• 我国学术期刊分布及论文产出—出版区域关联特征——基于CNKI平台数据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3-07-11

    摘要: [目的]学术期刊地域封闭不利于期刊可持续发展,探究学术期刊地区覆盖面以及区域间论文出版关联特征,有利于学术期刊高质量建设及其与学术产出的良性互动。[方法]该文采用Morans I分析我国学术期刊空间格局,通过泰尔指数和计量方法分析2021年度核心论文产出数量与出版数量的区域差异及学科差异,利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我国核心期刊论文产出省份出版省份关联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区域关联和异地稿源数量的因素。[结果]①我国学术期刊布局不均衡,少数省域拥有绝大多数学术期刊,总体呈空间负相关,山西、河北为局部洼地,广东为局部高地;核心论文产出与出版存在一定的多中心态势,且后者更加不均衡,总体上华中和东北较均衡,华北地区内部差异最大,学科层面期刊区域不均衡性以医学类和工业技术类为甚。②核心论文产出出版关联关系集中在少数省域,两个双向溢出板块内部省域聚类特征明显,经纪人板块省域学术产出能力尚可需加强自身期刊建设。③期刊内部属性、科研投入是影响区域学术期刊发展的主导因素,学术产出越多的省域,其学术期刊发展也相对繁荣,但易出现地域倾向。影响因子间具有协同作用,区域内高校研究人员、经济支持、合作机构越多,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建设。[结论]我国学术期刊发展水平的区域不均衡性比学术产出的不均衡性更严峻,而加强人才培养、加大科研投入、适当提高出版频率,有利于区域学术期刊发展并促进学术良性互动。

  • 可可西里土壤凝结水形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水文学 提交时间: 2023-02-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影响,干湿过渡状况不断扩大,凝结水是旱区重要的水分补给来源,研究凝结水对青藏高原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凝结水在青藏高原的形成特征以及影响凝结水形成因素,选取近年来受气候影响较大的可可西里盐湖地区作为研究区,使用微型蒸渗仪探究其0~10 cm土壤水分蒸发凝结特征,并利用相关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探究影响凝结水形成因素。结果表明:(1)在14:00次日14:00期间,气温和土层温度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0~10cm土壤在00:0010:00内有明显土壤凝结水形成,而在其余时间水量蒸发明显。大气水汽和土壤深层水汽组成土壤凝结水的比例约为1:3。当夜间近地空气相对湿度大于64%,近地气温小于3.8 ℃,5 cm土层温度低于4.1 ℃,有利于土壤凝结水的形成,平均水量可达0.2 mmd-1。(2)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总凝结水量与5 cm土层温度和5~30 cm土层温度差呈显著负相关,而且凝结水量与相关因子的线性拟合效果较好;大气水汽凝结水量与气温呈现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现显著正 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0~10 cm以上土层微气象因子对凝结水形成因素较大。

  • 柴达木盆地表土孢粉与植被的关系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6-09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124个样点的表土孢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研究了盆地表土孢粉与植被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的表土孢粉组合能较好地反应当地植被特征,但是在具体的科属组成上有差异。藜科、蒿属、麻黄属等花粉R值大于1,具有超代表性;柽柳属、菊科等花粉R值小于1,具有低代表性,但对植被具有一定指示意义;禾本科和白刺属花粉在大多数样点具有低代表性,但禾本科花粉在建群种样点、白刺属花粉在盐碱区都具有适中代表性。主要科属花粉百分比与植被盖度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禾本科、莎草科、菊科、柽柳属的相关性较高,可以建立相应函数关系。盆地西部的无植被区仍有相当含量的花粉,主要为藜科、蒿属、麻黄属、松属等超代表性花粉。盆地蒿属与藜科花粉比值(A/C)呈东南-西北递减趋势,与盆地由东南-西北逐渐干旱的环境特点很好对应。主要草灌木表土花粉数据的主成分分析表明,该区花粉组合主要受水文和土壤盐碱度等因素控制。

  • 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表土孢粉与植被的关系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态环境,是研究植被与环境变化的理想区域。通过在保护区内从海拔1 042~2 426 m的山地草原化荒漠带、山地干草原带和山地森林带采集的33个表土孢粉样品,结合对每个样点做的植被样方调查,根据孢粉数据进行有序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探讨了表土孢粉组合特征与植被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3个孢粉组合带的特征与各垂直带植被总体上有较好的对应;藜科和麻黄属花粉含量与样方植物盖度无明显相关性,这两类孢粉呈现超代表性分布特征,应该是随气流从低海拔地带传播到山地高海拔地带的区域外花粉;桦属花粉和豆科花粉与对应的桦木林及锦鸡儿灌丛植被群落有较好的对应;[WTBX]A/C[WTBZ]比值和孢粉总浓度大小在区分森林带与草原化荒漠植被带时有明显的指示意义;蕨类植物孢子与降水量和海拔高度正相关,豆科植物花粉与温度正相关。由于山地地形因素引起的土壤、水分及光照度差异,在相同海拔高度的阳坡与阴坡形成的森林植被和中山草甸植被交替的过渡植被,因此孢粉组合中出现较多的花粉混合,进而降低了云杉和桦属花粉与植被盖度的相关性,这类木本花粉与植被之间的数量关系较为复杂。该现象在植物生态学分析中具有普遍性,但对表土孢粉数据在植被与气候定量重建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运用山地表土孢粉数据进行植被与气候定量重建时,需要结合植被样方资料和沉积环境特征对表土孢粉数据进行校正和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