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李军国
  • 二次制粒工艺下膨化玉米添加比例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二次制粒工艺下膨化玉米添加比例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以及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饲粮设5种膨化玉米添加比例(膨化玉米添加量占玉米添加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0、25%、50%、75%、100%,采用二次制粒工艺进行颗粒饲料的加工。选用28日龄初始体重为(8.57±0.87) kg的断奶仔猪8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进行50 d的饲养试验,分为前期(第1~28天)、后期(第29~50天)2个阶段。结果表明:1)在颗粒饲料加工质量方面,颗粒饲料硬度、颗粒饲料耐久性指数(PDI)、淀粉糊化度随着膨化玉米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2)在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方面,前期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料重比则表现为未添加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全期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在断奶仔猪养分表观消化率方面,干物质与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以100%组最高,未添加组最低,且未添加组均显著低于各添加膨化玉米组(P<0.05)。4)在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方面,75%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组、50%组和100%组(P<0.05);未添加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50%组、75%组和100%组(P<0.05);100%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50%组血清钙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考虑膨化玉米添加比例对颗粒饲料硬度、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加工成本的影响,建议在二次制粒工艺条件下,断奶仔猪饲粮中膨化玉米添加量为玉米添加总量的25%。

  • 高温热处理粉料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鸡蛋卫生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温热处理粉料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鸡蛋卫生指标的影响。选取40周龄的海兰褐蛋鸡1 0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鸡。对照组饲喂普通粉状蛋鸡料,试验组分别饲喂经70、80和90 ℃ 3种调质温度处理的粉状蛋鸡料。预试期1周,正试期12周。结果表明:1)试验组粉料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各组之间第1~12周蛋鸡生产性能指标的差异不显著(P>0.05)。3)各组之间第12周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形指数、蛋黄比率和哈氏单位的差异不显著(P>0.05),80 ℃高温热处理粉料组蛋黄的亮度、红度和黄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壳表面的大肠菌群数量均小于对照组。5)试验组的肌胃、空肠和回肠相对重量小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调质温度的升高,试验组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相对重量都逐渐增大,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高温热处理可以改善饲料和鸡蛋的卫生指标,但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道指标的影响不显著。

  • 饲料加工工艺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加工工艺对复合微生态制剂菌种存活率和饲料颗粒质量的影响,并探索饲料加工工艺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864只1日龄白羽爱拔益加(AA)肉仔鸡,按照性别比例一致原则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进行为期42 d的饲养试验。肉鸡饲粮加工采用普通调质制粒(OT)和大料高温调质低温制粒(ET)2种加工工艺,每种加工工艺按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不同设4个处理,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和0 mg/kg(0/0组)、600和0 mg/kg(600/0组)、300和200 mg/kg(300/200组)以及0和200 mg/kg(0/200组)。结果表明:1)在颗粒饲料加工质量方面,ET工艺对肉鸡饲粮中复合微生态制剂菌种存活率与饲料颗粒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优于OT工艺(P0.05);在ET工艺条件下,0/0组肉鸡生长前期末重与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300/200组和0/200组(P0.05)。4)在肉鸡血浆生化指标方面,在同一工艺条件下,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对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不考虑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2种加工工艺对肉鸡血浆生化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ET工艺与OT工艺相比显著提高了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包被乳酸菌的存活率,显著提高了颗粒饲料的淀粉糊化度;ET工艺与OT工艺相比,肉鸡生长性能有所降低,饲料淀粉糊化度升高不能使生长性能有所提升;相同加工工艺条件下,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肠道微生物数量以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 不同饲料加工工艺及维生素添加量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料加工工艺及维生素添加量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只1日龄体重接近的白羽爱拔益加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A组)饲粮采用普通饲料加工工艺,配方中添加正常剂量的复合维生素[前期(1~21日龄)350 mg/kg、后期(22~42日龄)250 mg/kg];试验组饲粮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减少配方中复合维生素添加量(B组:前期280 mg/kg、后期200 mg/kg;C组:前期224 mg/kg、后期160 mg/kg;D组:前期180 mg/kg、后期128 mg/kg)。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试验前期,A组肉仔鸡饲料淀粉糊化度显著低于B组、C组和D组(P<0.05)。试验后期,A组肉仔鸡饲料颗粒耐久性指数显著低于B组、C组和D组(P<0.05)。试验前期、后期和全期(1~42日龄),各组肉仔鸡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肉仔鸡的腿重/屠宰重、胸肉重/屠宰重、心脏重/屠宰重、肝脏重/屠宰重、脾脏重/屠宰重、肌胃重/屠宰重、腺胃重/屠宰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长度及重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肉仔鸡饲粮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颗粒饲料加工质量优于普通饲料加工工艺,且饲料配方中减少维生素添加量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与普通饲料加工工艺无显著差异,即该工艺可节约维生素使用量。

  • 棉籽粕膨化前后品质变化及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湿法挤压膨化加工对棉籽粕中营养物质、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以及膨化棉籽粕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首先,采用牧羊56×2挤压膨化机和前期优化后的加工参数组合对棉籽粕进行膨化,对比测定棉籽粕和膨化棉籽粕的营养物质和游离棉酚含量的变化。然后,以棉籽粕和膨化棉籽粕为主要试验材料,选取80头体重为(28.78±3.09)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喂添加普通棉籽粕(生长期添加5%普通棉籽粕,育肥期添加10%普通棉籽粕)的饲粮,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分别饲喂添加膨化棉籽粕(生长期分别添加5%、10%和15%膨化棉籽粕,育肥期分别添加10%、15%和20%膨化棉籽粕)的饲粮,各组饲粮中代谢能和粗蛋白质等营养水平均调配均衡。试验期13周(生长期6周,育肥期7周)。结果表明:1)挤压膨化处理对棉籽粕营养物质含量无明显影响,膨化棉籽粕总氨基酸含量和各个必需氨基酸含量略有升高,游离棉酚含量降低了87.85%。2)生长期,饲粮中添加5%膨化棉籽粕与相同含量的普通棉籽粕相比可提高生长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3)育肥期,各膨化棉籽粕组末均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与对照组和普通棉籽粕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全期试验2组和试验3组料重比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各膨化棉籽粕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3组和试验4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且随着膨化棉籽粕添加量的增加,粗脂肪表观消化率逐渐升高。饲粮中添加适量的膨化棉籽粕比起添加棉籽粕可显著提高氨基酸表观消化率(P<0.05)。由此可见,挤压膨化加工对棉籽粕营养物质含量影响较小,且能显著降低游离棉酚的含量,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膨化棉籽粕可以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生长猪饲粮中添加量可达15%,育肥猪饲粮中添加量可达20%。

  • 不同玉米粉碎粒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消化机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同一配方条件下,不同玉米粉碎粒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消化机能影响。饲料原料使用锤片式粉碎机进行粉碎,其中玉米分别用4.0、5.0、6.0、7.0、8.0和10.0 mm的筛孔直径进行粉碎,其他饲料原料均采用5.0 mm的筛孔直径进行粉碎。选取210日龄的海兰褐蛋鸡2 59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只,各组蛋鸡分别饲喂不同玉米粉碎粒度的饲粮。试验期为16周。结果表明:1)玉米和全价饲粮的几何平均粒径随着筛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但全价饲粮的差异较小。随着筛孔直径的逐渐增大,粉碎能耗逐渐下降,从3.93 kWh/t降低到1.19 kWh/t。2)随着玉米粉碎粒度的增大,平均蛋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0 mm筛孔直径组平均蛋重显著高于10.0 mm筛孔直径组(P<0.05)。随着玉米粉碎粒度的增大,破蛋率、软蛋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6.0 mm筛孔直径组破蛋率显著低于10.0 mm筛孔直径组(P<0.05),7.0 mm筛孔直径组软蛋率显著低于4.0 mm筛孔直径组(P<0.05)。3)7.0 mm筛孔直径组蛋黄比率显著大于5.0 mm筛孔直径组(P<0.05)。4)5.0 mm筛孔直径组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6.0、7.0、8.0、10.0 mm筛孔直径组(P<0.05),5.0 mm筛孔直径组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4.0、7.0、10.0 mm筛孔直径组(P<0.05),7.0 mm筛孔直径组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4.0、10.0 mm筛孔直径组(P<0.05)。5)7.0 mm筛孔直径组盲肠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低于4.0、10.0 mm筛孔直径组(P<0.05),5.0 mm筛孔直径组的空肠指数显著高于6.0、7.0和8.0 mm筛孔直径组(P<0.05),8.0 mm筛孔直径组腺胃食糜的pH显著低于4.0、5.0 mm筛孔直径组(P<0.05),6.0 mm筛孔直径组回肠食糜pH显著高于4.0、5.0、7.0、10.0 mm筛孔直径组(P<0.05)。由此可见,针对蛋鸡饲粮,粉碎玉米筛孔直径为6.0 mm时,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较佳,并有利于肠道健康。

  • 玉米破碎粒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粉碎粒度与破碎粒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的影响。对照组饲粮中玉米采用锤片粉碎机进行粉碎,筛片孔径分别为4.0和8.0 mm,试验组饲粮中玉米采用对辊式滚刀粉碎机进行破碎,碟盘间隙分别为0.3、0.7、1.1和1.5 mm。选取30周龄的海兰褐蛋鸡1 6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鸡,进行养殖试验,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玉米的几何平均粒径随着粉碎机筛片孔径或碟盘间隙的增大而显著增大(P0.05);采用对辊式滚刀粉碎机破碎后,碟盘间隙0.7 mm组(几何平均粒径1 446.30 μm)蛋鸡生产性能优于其他各组,且产蛋率显著高于筛片孔径8.0 mm组(P0.05)。结果显示,针对蛋鸡饲料,玉米采用对辊式滚刀粉碎机破碎优于锤片粉碎机粉碎,碟盘间隙0.7 mm(几何平均粒径1 446.30 μm)时,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器官指数最佳。

  • 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维生素E保留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同一饲料配方条件下,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维生素E保留率的影响。对照组(A组)饲料采用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试验组饲料分别选用3种调质器,即双层调质器(B组)、调质保持器(C组)及膨胀器(D组),对饲料配方中大料混合料进行湿热处理,经湿热处理后的大料混合料与添加剂和其他饲料原料混合后经低温(50、55、60和65 ℃)调质后制粒。结果表明,大料混合料经双层调质器处理后淀粉糊化度显著低于调质保持器及膨胀器处理后(P<0.05)。D组淀粉糊化度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5),C组颗粒硬度显著高于B组及D组(P<0.05),C组颗粒耐久性指数显著高于B组及D组(P<0.05),B组颗粒成型率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B组、C组及D组维生素E保留率显著高于A组(P<0.05)。65 ℃组淀粉糊化度显著高于50、55及60 ℃组(P<0.05),65 ℃组颗粒硬度显著高于50、55及60 ℃组(P<0.05),65 ℃组颗粒耐久性指数显著高于50、55及60 ℃组(P<0.05),65 ℃组颗粒成型率显著高于50及55 ℃组(P<0.05),65 ℃组维生素E保留率显著低于50、55及60 ℃组(P<0.05)。由此可见,大料混合料经调质保持器加工熟化,采用65 ℃低温制粒能有效保护维生素E热敏性成分,且饲料加工质量与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无显著差异。

  • 环模模孔参数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环模模孔参数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通过固定模孔直径(3 mm)改变模孔长径比(6:1、8:1、10:1)以及固定模孔长径比(10:1)改变模孔直径(3.0、3.5、4.0 mm),生产5种不同直径及硬度的肉鸡颗粒饲料。选取864只体重相近的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成6组,每个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Ⅰ~Ⅴ组分别饲喂模孔直径和长径比分别为3.0 mm和6:1、3.0 mm和8:1、3.0 mm和10:1、3.5 mm和10:1、4.0 mm和10:1的颗粒饲料;Ⅵ组分2阶段饲喂,22~35日龄饲喂模孔直径和长径比为3.0 mm和10:1颗粒饲料,36~42日龄饲喂模孔直径和长径比为4.0 mm和10:1颗粒饲料。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模孔直径相同时,颗粒硬度随着模孔长径比的增加而极显著提高(P0.05),且都高于95%。2)模孔直径相同时,随着颗粒硬度的增加,肉鸡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均逐渐降低,料重比逐渐升高。Ⅰ组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Ⅲ组(P0.05);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料重比逐渐降低,且Ⅲ组料重比显著高于Ⅴ组(P<0.05)。综上所述,模孔长径比和直径的增大均会显著提高颗粒硬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颗粒硬度会使肉鸡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升高,而增大颗粒直径则会使料重比降低。

  • 酵母培养物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鸡蛋卫生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培养物(YC)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鸡蛋卫生指标的影响。选取2 304只210日龄的罗曼褐产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92只产蛋鸡。对照组(YC0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YC0.2组、YC0.4组和YC0.6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4%和0.6%酵母培养物的试验饲粮。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YC0.4组和YC0.6组平均蛋重显著增加(P<0.05),破蛋率显著降低(P<0.05);YC0.2组、YC0.4组和YC0.6组软蛋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YC0.4组和YC0.6组蛋壳厚度显著增大(P<0.05);YC0.2组、YC0.4组和YC0.6组蛋黄颜色的亮度值显著降低(P<0.05),黄度值显著升高(P<0.05);YC0.6组蛋黄颜色的红度值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3、9周,YC0.2组、YC0.4组和YC0.6组的蛋壳表面大肠菌群数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3、6周,YC0.4组蛋壳表面细菌总数显著降低(P<0.05)。4)对照组组相比,YC0.6组粗蛋白质、能量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YC0.2组、YC0.4组和YC0.6组盲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0.4%和0.6%的酵母培养物能够改善产蛋鸡蛋品质,提高饲料消化率;饲粮添加0.2%、0.4%和0.6%酵母培养物均能够改善产蛋鸡的生产性能,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抑制盲肠中沙门氏菌的产生。综合考虑,产蛋鸡饲粮中酵母培养物适宜添加量为0.4%。

  • 不同工艺参数组合对肉鸡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筛片孔径、调质温度、模孔直径的不同工艺参数组合对肉鸡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以玉米–豆粕型全价配合饲料为肉鸡试验饲粮,在相同配方及模孔长径比一致的条件下,设计3因素2水平(筛片孔径:2.0和2.5 mm;调质温度:70和80 ℃;模孔直径:3和4 mm)的肉鸡颗粒饲料加工试验,选用864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饲养试验共42天,分1~21日龄和22~42日龄2个阶段。结果表明:1)筛片孔径和模孔直径以及调质温度和模孔直径的交互作用对颗粒硬度有极显著影响(P0.05);肉鸡22~42日龄,筛片孔径、调质温度和模孔直径的交互作用对肉鸡干物质、能量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综合得出:相同筛片孔径和模孔直径下,颗粒硬度和耐久性随调质温度升高有增大趋势;相同筛片孔径和调质温度下,颗粒硬度和耐久性随模孔直径的增大有降低趋势;肉鸡1~21日龄,筛片孔径选择2.0和2.5 mm均可,调质温度为70 ℃时肉鸡的生长性能极显著高于80 ℃时,且料重比显著低于80 ℃;肉鸡22~42日龄,当筛片孔径为2.0或2.5 mm、调质温度为70 ℃、模孔直径为4.0 mm时肉鸡生长性能较高、料重比较低;肉鸡1~42日龄,当筛片孔径为2.0或2.5 mm、调质温度为70 ℃、模孔直径为4.0 mm时肉鸡的生长性能较高、料重比较低;当筛片孔径为2.5 mm、调质温度为80 ℃时,1~21日龄肉鸡干物质、能量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高;当筛片孔径为2.5 mm、调质温度为70 ℃、模孔直径为4.0 mm时,22~42日龄肉鸡干物质、能量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最高。

  • 不同蛋白质源对高蛋白质水产饲料膨化工艺参数和加工质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鱼粉(FM)、棉籽浓缩蛋白(CPC)、发酵豆粕(FSM)这3种蛋白质源及不同配比对高蛋白质水产饲料膨化工艺参数及加工质量的影响。采用湿法双螺杆挤压膨化生产工艺,以鱼粉饲料为对照,然后分别以棉籽浓缩蛋白、发酵豆粕及二者组合替代50%或100%的鱼粉,共配制出7种饲料(粗蛋白质含量45.45%~48.55%;总能18.11~20.33 MJ/kg),分别命名为FM、FM×CPC、FM×FSM、CPC、FM×CPC×FSM、FSM、CPC×FSM。结果表明:植物蛋白质源替代鱼粉后,挤压温度降低,螺杆转速提高,且增加了生产的能耗。随着植物蛋白质比例的增加,挤压温度降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2=0.926 2)。不同蛋白质源对膨化饲料除耐久性指数外的加工质量参数均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FM组的容重、水中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P<0.05);相反,随着植物蛋白质比例的增加,膨化饲料的硬度和膨胀度随之增加,其中CPC组的径向膨胀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而发酵豆粕的添加量与饲料硬度呈显著正相关(R2=0.978 1)。由此可知,相比鱼粉,发酵豆粕和棉籽浓缩蛋白均增加了膨化饲料的径向膨胀度,使加工能耗增加显著;且棉籽浓缩蛋白的容重低于发酵豆粕和鱼粉,利于加工浮性饲料,不利于加工沉性饲料。

  • 玉米粉碎粒度对育肥猪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同一配方下,玉米不同粉碎粒度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和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1.5/2.0、2.0/2.0、2.0/2.5、2.5/2.5、2.5/3.0和3.0/3.0 mm孔径的筛片对玉米进行粉碎,分别得到几何平均粒径为303.91、346.08、356.81、358.51、373.29和387.7 μm的玉米原料,采用同一配方和相同的加工参数(其他原料粉碎筛片孔径2 mm,制粒调质温度80 ℃、模孔直径3 mm、长径比9:1)加工成含不同粉碎粒度玉米的饲粮。选取108头平均体重为(62.68±5.59) kg的“杜×长×大”杂交猪,随机置于6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分别饲喂含不同粉碎粒度玉米的饲粮,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大,粉碎能耗从9.02 kW·h/t降低到6.86 kW·h/t,制粒能耗从19.06 kW·h/t升高到22.30 kW·h/t;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随玉米粉碎粒度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2.5/2.5 mm组最高,且显著高于1.5/2.0 mm组(P0.05),2.5/2.5 mm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但与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育肥猪饲粮玉米粉碎粒度采用2.5/2.5 mm筛片孔径。

  • 挤压膨化加工对菜籽粕中抗营养因子含量及膨化菜籽粕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挤压膨化加工对菜籽粕(RM)中抗营养因子、营养物质含量以及膨化菜籽粕(ERM)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1:采用本实验室的TSE65双螺杆干法挤压膨化机和优化后的加工参数组合对饲料级RM进行挤压膨化加工,测定RM和ERM中的抗营养因子和营养物质含量。试验2:以RM和ERM为主要试验材料,选取72头体重为(33.82±3.7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6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试验1~6周,1、3、5组分别饲喂添加6%、10%和14% RM的饲粮,试验2、4、6组分别饲喂添加6%、10%和14% ERM的饲粮;试验7~12周,1、3、5组分别饲喂添加10%、14%和18% RM的饲粮,试验2、4、6组分别饲喂添加10%、14%和18% ERM的饲粮。试验期为12周。结果表明:1)与RM相比,ERM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和总磷含量都有所增加;ERM中粗脂肪和干物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硫苷和植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2)1~6周内,同等添加量下,2、4组末重(FBW)显著高于1、3组(P<0.05);4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间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6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5组(P0.05)外,其余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5组(P0.05);2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组(P<0.05);2组缬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苏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和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组(P<0.05)。由此可见,挤压膨化加工能提高RM的营养价值并降低多种抗营养因子含量,在育肥猪饲粮中添加ERM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30~60 kg的育肥猪饲粮中ERM适宜添加量为10%,61~120 kg的育肥猪饲粮中ERM适宜添加量为14%。

  • 不同蛋白质源对草鱼和花鲈肉质影响的比较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蛋白质源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及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体成分、肌肉游离氨基酸组成及生、熟鱼片质构特性的影响。设计草鱼和花鲈饲料各3种,分别等氮等能。3种草鱼试验饲料分别为以鱼粉为唯一蛋白质源的CI-FM组(对照组),以混合植物蛋白质(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80%鱼粉的CI-PPB80组及以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100%鱼粉的CI-PPB100组。3种花鲈试验饲料分别为鱼粉为唯一蛋白质源的LJ-FM组(对照组),以混合植物蛋白质(棉籽浓缩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50%鱼粉的LJ-PPB50组和以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100%鱼粉的LJ-PPB100组。草鱼初始体重为(153.40±0.3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花鲈初始体重为(12.97±0.03) g,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饲喂8周后,检测2种试验鱼的体成分、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及鱼片质构特性、剪切力、滴水损失及胶原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与CI-FM组相比,CI-PPB100组草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花鲈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及呈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花鲈的LJ-PPB100组硬度及黏附性显著高于LJ-FM组(P0.05)。根据结果,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降低草鱼和花鲈鱼体脂肪的蓄积,对草鱼肌肉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不造成影响,使花鲈肌肉呈味氨基酸含量下降,必需氨基酸含量减少,生物胺前体含量升高,货架期缩短;高植物蛋白质源饲料使得草鱼和花鲈的肉质均出现明显下降,而以高鱼粉饲料可以保证2种试验鱼有较高的肉质。

  • 前后期饲粮不同粉碎粒度组合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粉碎粒度对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以及肉鸡不同粉碎粒度饲粮对不同生长阶段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864只1日龄白羽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进行为期42 d的饲养试验,分为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2个阶段。前、后期饲粮分别采用1.5、2.0和2.5 mm筛片孔径进行粉碎,每个筛片孔径设4个重复。前期设3个组,1.5 mm组设24个重复,2.0 mm组设16个重复,2.5 mm组设8个重复;后期设6个组,将前期1.5 mm组平均分为3个组,2.0 mm组平均分为2个组,2.5 mm组不变,每组8个重复。结果表明:1)饲料的几何平均粒径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2.5 mm组的几何平均粒径显著大于1.5和2.0 mm组(P0.05)。2)1~21日龄时,2.0 mm组的21日龄平均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为最高。22~42日龄时,前期2.0 mm、后期2.5 mm组的42日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前期1.5 mm、后期2.5 mm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综合以上结果,前期2.0 mm、后期2.5 mm组的生长性能最好。所以,肉鸡前期饲粮采用筛片孔径为2.0 mm、后期饲粮采用筛片孔径为2.5 mm进行粉碎,生长性能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