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马耀明
  • 喜马拉雅山区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支撑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发展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3-12-03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珠峰站”) 位于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 核心区域,围绕我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需求,致 力于地球“第三极”复杂地形山地大气过程和环境变化研究。珠峰站以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 程研究为主线,开展了针对地表、大气、环境、冰川、生态和地球物理等过程的长期定位监测和野外科学观 测试验;构建了珠峰地区多时空、多手段、高精度、多要素一体化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平台,显著提 升了青藏高原特别是珠峰地区的气象观测能力。珠峰站是喜马拉雅山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深 入系统地开展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也为认识青藏高原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 全球变化的响应提供了支撑平台。

  • 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影响效应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总辐射量最高的地区,也是全球超太阳常数的极值区域之一。此处形成了一个“嵌入”对流层中部大气的巨大的热源,可以伸展到自由大气,其超越了世界上任何超级城市群落所产生的中空热岛效应,对全球与区域大气环流系统变化的动力“驱动”产生了难以估计的效应。与地形热力过程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亚洲夏季风是世界上范围最广和强度最强的季风;从冬季到早春季节转换过程中,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造成青藏高原大地形感热的“快速响应”及其相对高值动态移动,在盛夏梅雨及其云降水带前沿线恰好停滞于中国“三阶梯”地形分布山地—平原过渡区。此现象表明,青藏高原可能扮演着夏季风过程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关键角色。中国区域低云量与总云量极值区均与青藏高原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中东部湖泊群与冰川集中区空间分布几乎吻合,这表明“亚洲水塔”形成的关键因素与“世界屋脊”特有的云降水结构不可分割。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对局地与下游区域云降水过程水汽输送流型等均有显著影响。长江流域降水与全国低云量存在一个明显沿长江流域的带状高相关结构,充分表明长江流域降水与上游“亚洲水塔”“热驱动”以及对流系统具有重要相关关系。从跨赤道经向环流的视角可发现,夏季南、北半球跨赤道气流低层强偏南、高层强偏北气流出现在东亚地区和北美区域两大地形对应的赤道区,这2个跨赤道极值区恰与青藏高原、落基山高原位置相对应。青藏高原纬向与经向环流圈结构与区域-全球大气环流相关机制,印证了“世界屋脊”隆起大地形的“热驱动”及其对流活动在全球能量、水分循环的作用。青藏高原特殊水汽三维结构分布和跨半球的纬向和经向大气垂直环流图表明青藏高原对全球尺度大气环流变化的贡献显著。文章进一步以东亚、全球水循环的视角,提出了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性大气“水塔”的观念,认为在高原地区一个水塔的“供水”和“蓄水”循环体系,特别是高原地表冰川、积雪和湖泊作为“蓄水池”系统,使得所有的河流可作为“输水管道”,将“水塔”的水向周边区域输送出去,高层大气也提供向外输送的渠道。青藏高原特殊的跨半球大气水分循环可构建“世界水塔”与其周边地区独特的水文功能概念,综合描绘了青藏高原“世界水塔”及其地球上一个完整的行星尺度陆地—海洋—大气水分循环物理图像。

  • 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

    分类: 管理学 >>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提交时间: 2018-01-11 合作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

    摘要: [目的/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为全球经济打通“任督二脉”,促进全球经济共同、包容、强劲、可持续发展。中国提出的这一宏大国际合作计划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是空前的。除了要防范沿线各国的政治和社会风险之外,还必须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传染病、环境污染、生态退化、水与能源资源短缺等各种挑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成败至关重要。[方法/过程]本文分析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及科技创新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结果/结论]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十分关键的角色,发挥不可或缺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

  • 从青藏高原到第三极和泛第三极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学 提交时间: 2017-09-20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青藏高原对我国、亚洲甚至北半球的人类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环境和生态屏障作用。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以及受其影响的东亚、南亚、中亚、西亚、中东欧等泛第三极地区,面积约2 000多万平方公里,涵盖20多个国家的30多亿人口,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地带和全球人口分布最密集区。随着“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推进,泛第三极环境变化的重要性受到全球关注。泛第三极地区已经出现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如何保护这一地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是“一带一路”建设实施面临的重大挑战。实施“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将从区域甚至全球尺度深入研究这一地区的资源环境科学问题,前瞻、科学地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协同应对战略,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和“一带一路”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