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高超
  • 物体拓扑性质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及其加工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背景线索效应是指在视觉搜索中由于场景的重复曝光而产生的行为便利。而以往研究关注于刺激的欧式性质所代表的属性信息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 然而在视知觉加工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拓扑性质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仍缺乏相关实证研究。因此, 研究采用视觉搜索任务, 通过操控不同场景中刺激的拓扑性质或欧式性质的变化, 考察拓扑性质与欧式性质两种属性信息对背景线索效应的调制。结果发现:(1)拓扑性质和欧式性质与目标之间的联结关系均可促进行为反应, 获得背景线索效应; (2)视觉学习机制对拓扑性质的重复性更加敏感, 并且拓扑性质与目标之间联结关系的稳定性相对于欧式性质与目标之间的联结关系稳定性对于背景线索效应的获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 规则变型推理对远迁移问题解决的促进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为了避免多重变异样例学习和采用题海战术, 并能促进规则样例学习的远迁移问题解决, 开创出原样例学习后对原型规则做出变型推理的学习方法, 以算术应用题的解题样例为原样例学习材料进行了4项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四年级小学生运用该方法可有效促进远迁移问题的解决; 其变型推理能力存在数学成绩等级差异; 提供问题情境和推理提示能提高部分学生规则变型推理成绩和远迁移测验成绩。实验结果证明, 规则变型推理是促进远迁移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之一。

  • 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对绵羊胃肠道内容物和血浆中5-羟基色氨酸、褪黑素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绵羊胃肠道内容物中褪黑素的分布特点,探究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对绵羊胃肠道内容物和血浆中5-羟基色氨酸、褪黑素含量的影响,探讨通过5-羟基色氨酸调节绵羊肠道中褪黑素合成的可能性。试验选取健康、平均体重为(47.79±3.70) kg的3岁哈萨克母羊15只,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组。每天每只羊的粉状精料饲喂量为体重的1.2%,玉米青贮饲喂量为0.9 kg,混合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试验Ⅰ、Ⅱ组羊只分别饲喂111、222 mg/kg BW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进行1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绵羊胃肠道内容物中5-羟基色氨酸含量的分布特点是:盲肠>空肠、结肠>瘤胃液、十二指肠、回肠;褪黑素含量分布特点是:十二指肠>瘤胃液、空肠>回肠、盲肠>结肠。除盲肠和结肠外,试验Ⅰ、Ⅱ组绵羊胃肠道内容物中5-羟基色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十二指肠内容物中5-羟色胺、N-乙酰-5-羟色胺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肠内容物中5-羟色胺、N-乙酰-5-羟色胺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空肠、回肠内容物中5-羟色胺、N-乙酰-5-羟色胺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Ⅱ组(P<0.01)。试验Ⅰ、Ⅱ组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Ⅱ组十二指肠、空肠内容物中5-羟基吲哚乙酸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试验Ⅱ组盲肠、结肠内容物中5-羟基吲哚乙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血浆中5-羟基色氨酸、5-羟色胺、褪黑素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绵羊胃肠道内容物中5-羟基色氨酸含量的分布特点是:盲肠>空肠、结肠>瘤胃液、十二指肠、回肠;褪黑素含量分布特点是:十二指肠>瘤胃液、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补喂量为222 mg/kg BW时能提高胃肠道内容物中5-羟基色氨酸含量,但对5-羟色胺、褪黑素含量的影响在各胃肠段表现不同。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补喂量为111、222 mg/kg BW时均能提高绵羊血浆中5-羟基色氨酸、5-羟色胺、褪黑素含量。

  • 瘤胃保护性色氨酸饲粮中添加亚叶酸钙对绵羊血浆色氨酸、犬尿氨酸和褪黑素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研究在瘤胃保护性色氨酸(RPTrp)的饲粮中添加2种剂量的亚叶酸钙(CF)对绵羊血浆色氨酸(Trp)、犬尿氨酸(Kyn)和褪黑素(MT)含量的影响,旨在探究调控反刍动物体内MT合成的方法。试验选取(3.0±0.5)岁、平均体重(64.45±3.48) kg健康的萨福克绵羊15只,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组。每天每只羊精料补充料饲喂量为12 g/kg BW,玉米青贮为1.8 kg,RPTrp为222.2 mg/kg BW,自由采食混合干草,在此基础上,试验Ⅰ组添加50 mg的CF、试验Ⅱ组添加100 mg的CF,进行1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上午饲喂后0~12 h期间,各组间血浆Trp、Kyn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6、8 h时,试验组血浆Trp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87 2、P=0.053 1);在4.5、6、8、10 h时,试验组血浆Kyn含量也有降低的趋势(P=0.094 8、P=0.066 7、P=0.090 9、P=0.054 2)。2)上午饲喂后4.5、8 h时,试验组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增加的趋势(P=0.080 7、P=0.054 1),在10 h时,试验组极显著升高(P=0.005 7);上午饲喂后6、8 h时,试验组MT含量也有增加的趋势(P=0.089 0、P=0.070 4),10 h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 2)。3)上午饲喂前0 h,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也显著提高(P<0.05)。因此,每天每只绵羊饲喂RPTrp(222.2 mg/kg·BW)饲粮基础上添加50或100 mg的CF,在饲喂后4.5~10 h期间有降低血浆Kyn含量的趋势,对血浆Trp、5-HT、MT含量整体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提高绵羊血浆抗氧化能力。

  • 补喂瘤胃保护性色氨酸对绵羊血浆色氨酸及部分相关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瘤胃保护性色氨酸(RPTrp)对绵羊血浆色氨酸(Trp)及相关代谢物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年龄(3.0±0.5)岁、平均体重(53.49±2.41) kg、健康的萨福克绵羊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组,精料饲喂量为10 g/(kg BW·d),玉米青贮为1.8 kg/d,混合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试验Ⅰ、Ⅱ组绵羊分别添喂150 mg/(kg BW·d) Trp和333 mg/(kg BW•d) RPTrp,进行2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1)上午和下午饲喂后2 h,试验Ⅰ组血浆总色氨酸(T-Trp)、游离色氨酸(F-Trp)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犬尿氨酸(Ky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午饲喂后6 h,试验Ⅱ组血浆T-Trp、F-T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下午饲喂后4 h,试验组血浆F-T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上午饲喂后10 h、下午饲喂后8 h,试验Ⅱ组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午饲喂后6、8 h,试验组血浆褪黑素(ML)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午饲喂后4、8 h,试验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下午饲喂后2 h,试验组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各时间点各组间血浆白蛋白(ALB)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以极显著提高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并极显著降低血浆丙二醛(MDA)含量(P<0.01),试验Ⅱ组还可极显著提高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因此,补喂Trp可使绵羊采食后血浆T-Trp、F-Trp和Kyn含量迅速升高,而补喂RPTrp时上述作用则较平缓。补喂Trp、RPTrp对绵羊血浆ALB、FFA、5-HT含量影响较小,仅有个别时间点作用显著。补喂Trp、RPTrp使绵羊白天血浆中ML含量升高,补喂Trp对夜间绵羊血浆中ML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补喂RPTrp可使绵羊夜间血浆ML含量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补喂Trp、RPTrp可提高绵羊血浆抗氧化能力。

  • 补喂5-羟基色氨酸、过瘤胃5-羟基色氨酸对绵羊血浆中5-羟基色氨酸、褪黑素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5-羟基色氨酸、过瘤胃5-羟基色氨酸对绵羊血浆中5-羟基色氨酸、褪黑素含量的影响,探究通过5-羟基色氨酸调节绵羊机体中褪黑素分泌模式及含量的可能性。试验选取1岁、平均体重为(55.78±3.24) kg的陶赛特母羊18只,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每天每只羊的粉状精料饲喂量为体重的1%,玉米青贮饲喂量为0.6 kg,混合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羊只分别补喂5-羟色氨酸50 mg/kg BW、过瘤胃5-羟色氨酸111 mg/kg BW,进行1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早上、下午饲喂后试验组血浆中5-羟基色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在下午饲喂后2个试验组血浆中5-羟基色氨酸含量呈波动性上升,但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早上饲喂后1.5 h,各组血浆中色氨酸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在下午饲喂后的1.5~6.0 h,各组血浆中色氨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在白天时,各组血浆中5-羟色胺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下午饲喂后1.5~6.0 h,各组血浆中5-羟色胺含量呈波动性上升。在早上饲喂后3.0~9.0 h,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血浆中褪黑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早上饲喂后6.0 h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下午饲喂后的1.5~9.0 h,各组血浆中褪黑素含量均呈波动性上升,且在下午饲喂后1.5、3.0、6.0 h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下午饲喂后9.0 h试验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补喂5-羟基色氨酸(50 mg/kg BW)或过瘤胃5-羟基色氨酸(111 mg/kg BW)均可显著提高绵羊血浆中5-羟基色氨酸含量,改变白天机体中褪黑素分泌模式及含量,且过瘤胃5-羟基色氨酸的作用更有效,但对血浆中色氨酸、5-羟色胺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 基于加权Topsis法综合评价典型围垦区土壤质量演变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2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滩涂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 为探究围垦开发对沿海滩涂土壤环境的影响, 对浙江省慈溪市不同围垦年限多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276个土壤/沉积物样品试验检测, 结合Norm值优化主成分分析, 筛选出有机质(OM)、氧化钙(CaO)、硫(S)、溴(Br)、硼(B)、铅(Pb)、镉(Cd)7项指标的最小数据集, 采用极差标准化和变异系数定权的Topsis法评价土壤质量, 为揭示阻碍研究区土壤质量提升的障碍因子提供参考。结果显示: 276个土壤/沉积物样本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为44.6~74.1, 受围垦时间影响差异显著, 呈前20 a逐步提高—20~30 a相对平稳—30~50 a急剧提高的趋势。从利用方式来看, 土壤质量呈菜地>果园>农田>林地>养殖>潮滩>荒地的趋势。农业活动导致的增肥脱钙脱盐是围垦区土质提升的根本原因, 但研究区土壤质量整体仍处于中度贫瘠水平, 一级土壤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 质量较差的四、五级土壤面积超一半。较低的OM和较高的CaO、Cd是限制垦区土质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因此, 土壤培肥时, 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是进一步提升滩涂围垦区土壤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