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何霞红
  • 低海拔和高海拔产区气象因子对‘美乐’葡萄浆果品质和代谢组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6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明确低海拔(41 m)和高海拔(2 343 m)‘美乐’葡萄产区浆果代谢组和品质的差异和成因, 试验采用GPRS-Base 系统气象站监测低海拔和高海拔‘美乐’葡萄产区的气象因子, 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技术解析低海拔和高海拔产区‘美乐’浆果代谢组的差异, 并测定了不同海拔‘美乐’葡萄浆果的可溶性 固形物含量、pH、总酸含量、还原糖、花青素、总酚、单宁、黄酮、类黄酮和蛋白质的含量。结果表明, 高海拔‘美乐’葡萄产区平均日照时数、生育期总辐射、日均辐射、日均温差、日均温度、生长时期有效积温等气象因子均高于低海拔‘美乐’葡萄产区; 与低海拔产区相比, 高海拔产区的‘美乐’葡萄浆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单宁和还原糖含量增加, 总酚和花青素含量减少。代谢通路分析表明: 高海拔产区的葡萄浆果积累更多的氨基酸、有机酸、醇、多酚、糖类等物质。代谢通路富集表明: 高海拔产区改变了葡萄浆果8 条氨基酸代谢、4 条碳水化合物、3 条脂质代谢和3 条氮代谢通路。去趋势化对应分析表明: ‘美乐’葡萄园中的气象因子如日均日照时数、生长时期总辐射、日均辐射、温差、日均温度、生长时期有效积温是驱动‘美乐’浆果代谢物积累的主要因子。高海拔和低海拔区域气象因子的差异是‘美乐’葡萄浆果代谢物差异的重要驱动力, 高海拔区‘美乐’葡萄浆果通过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的多样性策略来适应高海拔环境, 提高浆果的品质。

  • 三七收获后不同年限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分析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6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采用Biolog 技术, 对云南省砚山县的盘龙、阿猛、干河3 个乡镇进行了三七历年种植地的调查研究, 以未种植过三七的土壤为对照, 研究三七收获后1~6 a 不同年限对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以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并未随年限增加呈现明显变化规律; 微生物培养96 h 活性旺盛。对Biolog 板31 种碳源吸光度值聚类分析表明, 3 个乡镇所取三七收获后1 a 和6 a 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均可聚为一类, 其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相似, 其余不同年限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聚类并未出现一定规律; 与未种植过三七的土壤相比, 三七收获后1 a、6 a 土壤微生物均对碳水化合物类、聚合物类、羧酸类和酚类碳源的利用分别高出25.97%~55.59%和53.14%~65.68%; 随着三七收获后年限的增加, 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类、羧酸类碳源利用呈收获后2 a 升高、4 a 和5 a 下降趋势。收获三七后1~6 a 土壤与未种植过三七的土壤相比, 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差异均不显著。除干河乡外, 阿猛乡和盘龙乡收获三七后1~6 a 土壤微生物与未种植过三七的相比, Shannon-Wiener 指数、丰富度指数、Simpson 指数均值总体差异不明显。试验说明三七轮作至少需6 a 以上时间, 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优势利用可反映出三七连作障碍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有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