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边振兴;李晓璐;于淼
  • 东北平原典型玉米种植区农业景观植物多样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1-05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非耕作生境是农业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辽宁省昌图县为例, 利用GIS技术将全县划分为4572个1km×1km网格, 并分析各网格内农田景观中非耕作生境类型、数量和面积比例, 从中选取20个非耕作生境比例为0~50%的网格作为植物群落调查区域, 并采用典型样地法对调查区域内的农业景观中林地、田间路、草地、沟渠、果园5类主要非耕作生境中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 探讨不同非耕作生境类型和比例中植物多样性及其与景观异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着非耕作生境比例增加, 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先增加后减小, 在20%~30%时达到峰值; 非耕作生境比例0-40%时, 物种丰富度先增加后减小, 在20%~30%时达到峰值, 非耕作生境比例高于40%时, 景观斑块复杂程度和主要景观的优势度均出现较大差异, 物种丰富度再次增加且高于在20%~30%时的值。不同生境中重要值最高的均为禾本科植物, 但其植物种不同; 优势种优势度为果园>沟渠>草地>田间路>林地。果园、草地和沟渠中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林地和田间路, 丰富度指数为草地>林地>沟渠>果园>田间路, 且草地、果园和田间路的不同调查区域间植物群落指数存在较大的变异性。草地、果园、沟渠、田间路和林地中景观异质性与物种多样性相关性顺次降低。研究表明, 东北平原典型玉米种植区农业景观中, 最适非耕作生境比例为20%~30%; 非耕作生境中林地、沟渠对物种多样性维持、湿生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不同生境中干扰类型和方式不同, 景观异质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相关性程度不同。未来区内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应该综合非耕作生境类型和比例、干扰类型和方式等多种影响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及农业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