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标追踪在各类人群评价与训练中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5-27

    摘要: 多目标追踪范式主要用来探讨动态情景下对多个目标的视觉注意和记忆加工过程,早期研究侧重于追踪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加工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应用多目标追踪范式对各类人群进行评价与训练,包括儿童、老年人、神经发育障碍患者、驾驶员、运动员、电子游戏玩家、以及一些其他职业群体。总体来看,多目标追踪表现越好,在复杂快速的动态情境中的专业表现越好;反之,多目标追踪表现差,标志着认知功能可能发育不成熟或出现衰退。并且,多目标追踪还可作为认知训练的手段,改善老年人和神经发育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各职业人群的专业表现。未来,多目标追踪作为评价和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包括加强特殊职业人群的模拟训练,扩展目标人群,结合立体视觉和真实场景,结合身体活动,探索多人合作的多目标追踪,拓展用于进行情绪和社会功能的评价与训练等。

  • 目标追踪中基于运动信息的分组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信息对多目标追踪的影响, 具体为考察多目标追踪中是否存在基于运动信息的分组效应, 以及不同类型表面特征(颜色和形状)对这一效应的影响。实验1发现多目标追踪中存在基于运动信息的分组效应, 并且这一分组效应是自动化的。实验2和实验3分别在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组合条件下考察了基于运动信息的分组效应的稳定性, 结果都表明不同表面特征的组合不会干扰基于运动信息的分组效应的形成, 但其效应量都因表面特征的出现而缩减。整体而言, 多目标追踪中存在基于运动信息的自动化分组效应, 并且这一效应是格式塔法则中共同命运律的具体表现, 能稳定存在于不同表面特征组合之间。

  • 目标数量与运动框架旋转角度对不同场认知风格个体目标追踪表现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通过改变目标数量、运动框架突变旋转角度探究不同场认知风格被试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的表现。结果发现:(1)在任务难度较低(运动参考框架稳定,目标数量为3和4)和任务难度中等(运动参考框架突变向右旋转20°,目标数量为4)条件下,场独立型被试的多目标追踪表现均显著高于场依存型被试。在任务难度较高(运动框架稳定,目标数量为5以及运动参考框架突变向右旋转40°,目标数量为4)条件下,两组被试差异不显著。表明不同场认知风格被试追踪表现受任务难度影响;(2)随着目标数量由3至5增多,追踪负荷增大使被试的追踪成绩显著下降;(3)相比运动框架稳定,运动框架向右突变旋转20°和40°均显著削弱了被试的追踪表现。旋转角度变化破坏了场景连续性,影响了追踪表现。

  • 目标追踪的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8-28

    摘要: 多目标追踪任务是研究动态场景中视觉注意加工机制常用的范式。自1998年开始对多目标追踪神经机制的影像学研究以来,研究者采用ERP和fMRI等技术对多目标注意追踪所涉及的神经电生理活动和脑功能区激活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ERP研究发现,追踪过程持续的ERP脑电成分如N2pc、CDA的波幅与注意追踪负荷有关,并且出现在目标与非目标上的探测刺激诱发的脑电成分如N1、P1波幅的差异可反映注意资源的分配,具体为目标在追踪过程中得到了激活,而非目标受到了抑制。fMRI研究比较一致地发现了顶叶(包括前顶内沟、后顶内沟、顶上小叶)、背外侧额叶皮层等在注意追踪中的强烈激活。其中顶内沟主要与注意负荷有关,顶内沟的活动水平直接决定了观察者注意追踪的行为表现。而顶上小叶可能更多的负责注意转移。背外侧额叶皮层可能负责追踪时的感觉运动预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