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还是认知:口语产生中舌尖效应的心理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8-19

    摘要: 舌尖效应(Tip-of-the-tongue, TOT)在口语产生领域存在认知和元认知两种研究视角。认知视角主要针对口语产生的词汇通达过程,认为信息激活或提取不充分是TOT发生的主要原因。元认知视角则主要关注口语产生的元认知过程,认为个体对目标词提取状态的监测引发了TOT。TOT的元认知过程不仅可以监测目标词的提取状态及词汇通达过程中相关信息的提取,而且可以控制词汇通达过程,使目标词在TOT发生后成功地提取出来。两种研究视角在TOT发生的认知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生理基础方面均存在分离。未来研究应该探讨TOT监测和控制口语产生的作用机制和生理基础,关注汉语背景下TOT发生规律及其对口语产生年老化的积极影响。

  • 认知中自信心对联合决策的预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1-04

    摘要: 元认知通常指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主观判断,自信心作为其指标之一,对个体认识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自信心指标在联合研究过程中常见的任务类型涉及基础和高级心理加工过程,此外,自信心对联合决策的预测逐渐向基于计算模型的探索性参数变化。最后,自信心的神经生理研究发现了前额叶皮层及其相关脑区和后顶叶皮层的重要性。今后应注重探索可能的预测参数和模型,优化自信心对联合决策的预测作用。

  • 编码强度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本研究采用3个实验考察编码强度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 探讨由于知觉特征而引发的元认知错觉的内在产生机制(实验1)与有效的矫正措施(实验2和实验3)。结果发现:(1)大字体词语的知觉流畅性显著优于小字体, 并且贝叶斯多层中介分析结果表明, 知觉流畅性对字体大小效应起部分中介作用(实验1); (2)随着编码强度的增加, 由字体大小引起的学习判断错觉逐渐消失(实验2和实验3)。以上结果表明, 刺激的知觉特征(字体大小)对个体学习判断的影响, 随编码强度激活线索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这一结果为真实教学情境中提高学习者的编码强度, 进而削弱学习判断对知觉特征线索的依赖, 并准确地监测自身的学习进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 编码强度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12

    摘要: 本研究采用三个实验考察编码强度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探讨由于知觉特征而引发的元认知错觉的内在产生机制(实验1)与有效的矫正措施(实验2和实验3)。结果发现:(1)大字体词语的知觉流畅性显著优于小字体,并且贝叶斯多层中介分析结果表明,知觉流畅性对字体大小效应起部分中介作用(实验1); (2)随着编码强度的增加,由字体大小引起的学习判断错觉逐渐消失(实验2和实验3)。以上结果表明,刺激的知觉特征(字体大小)对个体学习判断的影响,随编码强度激活线索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这一结果为真实教学情境中提高学习者的编码强度,进而削弱学习判断对知觉特征线索的依赖,并准确地监测自身的学习进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 自然情境下舌尖效应的认知年老化——日记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摘要: 舌尖效应是一种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的单词提取失败现象(Tip-of-the-Tongue, TOT)。本研究通过TOT回溯问卷和日记记录方法对青年人和老年人进行了为期28天的追踪,考察了自然情境下舌尖效应认知年老化的发生特点及机制。结果表明:(1)自然情境下TOT存在认知老化现象,老年人TOT发生频率比青年人更高;(2)TOT发生时,个体存在替代词和语义相关信息的提取,且青年人比老年人产生了更强烈的兴奋感和疲惫感的元认知体验;(3)TOT发生后目标词几乎都能获得提取,老年人TOT的解决时间比青年人长,但其解决率无年龄差异。TOT的解决时间受目标词熟悉性、是否存在替代词和个体主观体验的认知和元认知因素影响。(4)对TOT认知状态和元认知状态的记录会影响后续发生TOT的状态,且延长其解决时间,表明被试付出了更多努力和时间解决TOT。TOT的认知状态和元认知状态的因素都对TOT的解决时间产生了影响。

  • 高校学生用户探索式搜索的认知表现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针对复杂多面的探索式搜索情境下高校学生用户的搜索元认知测评问题,设计一个可行有效的测评问卷。通过设定4类不同的探索式搜索情境,对被试在各规定情境下的元认知表现进行多维度分析与评价。[方法/过程]运用元认知理论设计探索式搜索元认知测评问卷,在预试环节对该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在正式测评环节,通过开展搜索测验的方式组织60名高校学生被试进行探索式任务搜索和问卷调查,使用Camtasia Studio录制被试的搜索画面,并进行事后访谈。综合问卷调查数据、搜索行为视频与访谈内容,分析在4种不同探索式搜索情境下被试对搜索任务与个体认知的认知、对搜索过程监控的认知、对搜索过程与评估反思的认知情况。[结果/结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可作为测评高校学生用户探索式搜索元认知水平(或表现)的有效工具。根据维度数据分析结果,高校学生用户对于决策型问题(评估决策搜索)和研究型问题(知识获取搜索)的个体能力认知、任务理解能力、搜索障碍监控等能力相对匮乏,针对该分析结果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搜商能力的培养和网络搜索系统人机交互功能设计三个方面,提出改善高校学生用户探索式搜索能力的思考和建议。

  • “多”反而少:认知推断视角下支付渠道数量对个体捐赠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支付渠道通常是捐赠信息中的必要元素。研究基于元认知推断理论, 探讨了支付渠道数量因素(多个vs.单一)对个体捐赠的作用机制。通过6个实验和1个单文章元分析, 结果发现:相比单一支付渠道, 多个支付渠道反而会抑制个体捐赠的金额和意愿, 感知商业化和道德怀疑连续中介以上效应。关键原因在于, 多支付渠道在商业化背景下的频繁应用会使得人们持有“多支付渠道=商业化”的朴素信念。基于此, 个体会对多个(vs.单一)支付渠道的捐赠信息产生感知商业化的元认知推断, 进而怀疑捐赠对象的道德性, 最后弱化捐赠意愿与行为。此外, 朴素信念的可诊断性具有调节作用。具体而言, 当“多支付渠道=商业化”朴素信念的可诊断性低时, 个体将无法产生感知商业化的元认知推断过程, 从而弱化多个(vs.单一)支付渠道对个体捐赠的负面作用。

  • 以教促学: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对学习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自我生成教学(Learning by non-interactive teaching)指学习者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转换角色, 将自己所学知识以知识传授者角色讲解给其他人听。提取练习假设、生成性学习假设和社会临场感假设分别从记忆巩固、生成性认知加工和社会临场感视角对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解释。汇总相关研究发现, 自我生成教学的不同实施方式促进学习的效果不同, 其中, 以有教者形象的口头形式(如:视频)自我生成教学相比于重复学习、提取练习等简单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即时理解、即时迁移、延迟理解和延迟迁移成绩, 可能是更优的实施方式。而以无教者形象的口头形式(如:仅语音)或书面形式(如:文本)自我生成教学对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较微弱。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可能补充解释不同实施方式促进效果的差异。自我生成教学的学习者还可以体验到更高的动机和愉悦感并愿意在教学时投入更多的心理努力。未来研究需要在检验并整合理论、确定边界条件、优化自我生成教学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 以教促学: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对学习的影响

    提交时间: 2023-03-25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自我生成教学(Learning by non-interactive teaching)指学习者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转换角色, 将自己所学知识以知识传授者角色讲解给其他人听。提取练习假设、生成性学习假设和社会临场感假设分别从记忆巩固、生成性认知加工和社会临场感视角对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解释。汇总相关研究发现, 自我生成教学的不同实施方式促进学习的效果不同, 其中, 以有教者形象的口头形式(如:视频)自我生成教学相比于重复学习、提取练习等简单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即时理解、即时迁移、延迟理解和延迟迁移成绩, 可能是更优的实施方式。而以无教者形象的口头形式(如:仅语音)或书面形式(如:文本)自我生成教学对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较微弱。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可能补充解释不同实施方式促进效果的差异。自我生成教学的学习者还可以体验到更高的动机和愉悦感并愿意在教学时投入更多的心理努力。未来研究需要在检验并整合理论、确定边界条件、优化自我生成教学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 以教促学: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对学习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2-05

    摘要: 自我生成教学(Learning by non-interactive teaching)指学习者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转换角色,将自己所学知识以知识传授者角色讲解给其他人听。提取练习假设、生成性学习假设和社会临场感假设分别从记忆巩固、生成性认知加工和社会临场感视角对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解释。汇总相关研究发现,自我生成教学的不同实施方式促进学习的效果不同,其中,以有教者形象的口头形式(如:视频)自我生成教学相比于重复学习、提取练习等简单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即时理解、即时迁移、延迟理解和延迟迁移成绩,可能是更优的实施方式。而以无教者形象的口头形式(如:仅语音)或书面形式(如:文本)自我生成教学对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较微弱。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可能补充解释不同实施方式促进效果的差异。自我生成教学的学习者还可以体验到更高的动机和愉悦感并愿意在教学时投入更多的心理努力。未来研究需要在检验并整合理论、确定边界条件、优化自我生成教学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 认知与面部认知的结合:切入点及方法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 包含认知的各个方面, 近年来元认知与面部认知的结合开始得到关注。两者结合切入点包括元认知错觉(达克效应和自我中心偏见)在面部认知中的适用性, 以及面部认知现象(异族效应和熟悉度优势)在元认知中的适用性。研究方法根据测量时间点和评估对象的选取而各有侧重。当前研究尚停留在元认知监测层面, 未来可扩展至面部认知的元认知控制、与机器学习结合等方向, 为理解面部认知提供新角度, 扩展其应用价值。

  • 认知与面部认知的结合:切入点及方法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5-28

    摘要: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包含认知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元认知与面部认知的结合开始得到关注。两者结合切入点包括元认知错觉(达克效应和自我中心偏见)在面部认知中的适用性,以及面部认知现象(异族效应和熟悉度优势)在元认知中的适用性。研究方法根据测量时间点和评估对象的选取而各有侧重。当前研究尚停留在元认知监测层面,未来可扩展至面部认知的元认知控制、与机器学习结合等方向,为理解面部认知提供新角度,扩展其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