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中国马尾杉属(石松科)的分类修订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1-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马尾杉属植物因含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特效药成分石杉碱甲而具有重要经济和保护价 值,全属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该文基于形态学、生态和地理等证据,对中国分布的马尾杉 属植物进行了分类修订,承认我国有马尾杉属植物 21 种,将该属植物划分为 4 个单系的组, 即金丝条马尾杉组 Sect. Fargesiani X. C. Zhang R. H. Jiang,sect. nov.,喜马拉雅马尾杉组 Sect. Hamiltoniani C. Y. Yang, emend. X. C. Zhang R. H. Jiang,马尾杉组 Sect. Phlegmariurus 和粗糙马尾杉组 Sect. Squarrosurus (Herter) X. C. Zhang R. H. Jiang,comb. stat. nov.;并 将 Huperzia medogensis, Phlegmariurus austrosinicus, P. changii, P. nylamensis, P. cancellatus var. minor,P. qiongzhongensis, 和 P. shangsiensis 名称作为异名处理。

  • 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意识建立与实现手段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传统学术期刊往往不够重视选题策划的意义和作用,常规工作中只着重于学术论文的整理和发布,缺乏将学术期刊做精、做热、做专、做成品牌的意识。【目的】为在专业性基础上提升特色性,通过选题策划将学术期刊在同质化模式中达成脱颖而出的传播效应,并将相应经验与其他学术期刊进行交流、互相借鉴。【方法】以国家政策导向为指引,以所在学科领域内的热点议题为切入角度,结合新媒体传播手段的探索与应用,构思并实践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意识与习惯的建立。【结果】近些年,《海洋环境科学》围绕国家海洋工作政策重点和学科热点进行选题策划,产出多个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专刊、专栏产品,并因此受益,行业关注度、美誉度和影响因子等各项统计指标均有所提升。【结论】学术期刊应加强抓住政策热点和学科热点的能力,在实践中磨练选题策划能力,并探索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打破传统出版形式的限制,从而提升期刊的品牌价值和学科影响力。

  • 越南莲座状复苏卷柏一新种——越南卷柏(卷柏科)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描述了在越南发现的卷柏科一新种——越南卷柏 (Selaginella pseudotamariscina X.C. Zhang & C.W. Chen)。基于叶绿体基因片段 rbcL 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该新种是卷柏属 (Selaginella) 同穗亚属 (subg. Stachygynandrum)的一个物种,与 S. digitata-S. imbricata 分支为姐妹群关系。该新种与卷柏 (S. tamariscina) 和垫状卷柏 (S. pulvinata) 的形态近似,它们植株都为莲座状,其不同之处在于中叶对称,似披针形,上表面具 1 沟槽;孢子叶穗略压扁;孢子叶和营养叶性状和排列近似,孢子叶非同形,略异形,正置,腹面孢子叶大于背面孢子叶;背面孢子叶败育,孢子囊仅见于腹面孢子叶基部。

  • 贡嘎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多样性与海拔分布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贡嘎山是横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座大山,是研究山地植物多样性和海拔分布的理想地区。为了探讨贡嘎山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组成及海拔分布特点,我们基于野外考察、标本采集鉴定及文献考证,对贡嘎山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贡嘎山地区有石松类植物􀀁3 科􀀁4 属􀀁25 种,蕨类植物有􀀁23 科􀀁56 属􀀁291 种。主要的珍稀濒危植物有􀀁6 种,分别是高寒水韭(Isoëtes hypsophila)、松叶蕨(Psilotum nudum)、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小叶中国蕨(Aleuritopteris albofusca)、玉龙蕨(Polystichum glaciale)及扇蕨(Lepisorus palmatopedatus)。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75 种)、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56 种)、凤尾蕨科􀀁Pteridaceae(54 种)和蹄盖蕨科􀀁Athyriaceae(37 种);优势属为耳蕨属􀀁Polystichum(45 种)、鳞毛蕨属􀀁Dryopteris(24 种)、蹄盖蕨属􀀁Athyrium(24 种)和瓦韦属Lepisorus(19 种)。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有􀀁286 种(93.77%)。随着海拔的上升,石松类和蕨类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2 000~3 000 m 海拔段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达􀀁20 科􀀁46 属􀀁192种;3 000 m 以上,物种多样性逐渐下降,到􀀁4 500 m 以上仅分布有􀀁4 种蕨类植物。研究还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中国-喜马拉雅成分逐渐增加。

  • 氮、磷、钾肥对绣球‘花手鞠’容器苗生长及养分状况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1-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指导绣球容器苗的合理施肥,该研究以两年生盆栽绣球‘花手鞠’(Hydrangea macrophylla ‘Hanatemari’)为材料,利用“3414”平衡施肥设计,研究了氮(N)、磷(P)、钾(K)三种肥料的四个水平(N、K2O:0、4、8、12 g·plant-1;P2O5:0、1.5、3、4.5 g·plant-1)对‘花手鞠’生长及植物养分状况的影响,并利用临界浓度法确定适宜的施肥量,为绣球容器苗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N肥处理中‘花手鞠’苗高、蓬径、植物生长指数(PGI)、地上部分及全株生物量均随施肥量升高呈上升趋势,当施肥量超过“2”水平时这些指标变化不再显著,或略有下降。(2)低水平P肥(P1)和低水平K肥(K1)有利于􀀁‘花手鞠’生物量的积累。(3)绣球叶片和茎中的养分含量均随N、P、K施肥量的增加而升高;而根系中K含量随K肥水平的升高变化不显著,与对照无显著差异。(4)根据临界浓度法确定‘花手鞠’叶片中N和P的适宜范围分别为35.31~46.64 g·kg-1和1.88~2.28 g·kg-1。综合考虑养分含量、植物生长指标及生产成本,盆栽绣球N、P、K肥适宜的用量为N2(8 g N·plant-1)、􀀁P1(1.5 g P2O5·plant-1)和K1(4 g K2O·plant-1)。

  • 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Ⅱ)研究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响,为准确评价饲用酶制剂的有效性提供依据。试验采用2×4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参照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和NRC(1994)鸡营养需要配制肉鸡1~21日龄和22~42日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并分别在2种基础饲粮中添加1 840、9 200和18 400 U/g的外源淀粉酶配制6种添加淀粉酶的饲粮,以不添加外源淀粉酶的2种基础饲粮作为对照,利用SDS-Ⅱ测定8种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表观粗蛋白质消化率(IVACPD)、体外标准化粗蛋白质消化率(IVSCPD)、体外淀粉消化率(IVSTD)、体外总能消化率(IVGED)和体外代谢能(IVME)。每种饲粮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设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 840、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胃阶段的IVDMD和IVGED均显著增加(P<0.05);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的IVME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DMD、IVGED以及IVME均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2)1 840和9 2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3)8种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均在99.40%以上,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1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高于22~42日龄饲粮(P<0.05)。4)饲粮营养水平和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IVDMD、IVDGE、IVACPD、IVSCPD、IVSTD和IVME均存在交互作用(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外源淀粉酶的添加提高了肉鸡饲粮胃阶段的IVDMD、IVDGE,1 840和9 2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ACPD、IVSCPD,18 4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ME;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淀粉几乎完全降解,外源淀粉酶对IVSTD的影响可以忽略;饲粮营养水平和外源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存在交互作用,22~42日龄饲粮的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均高于1~21日龄饲粮。

  • 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Ⅱ)研究外源淀粉酶对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的影响,为准确评价饲用酶制剂的有效性提供依据。试验采用2×4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参照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和NRC(1994)鸡营养需要配制肉鸡1~21日龄和22~42日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并分别在2种基础饲粮中添加1 840、9 200和18 400 U/g的外源淀粉酶配制6种添加淀粉酶的饲粮,以不添加外源淀粉酶的2种基础饲粮作为对照,利用SDS-Ⅱ测定8种饲粮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表观粗蛋白质消化率(IVACPD)、体外标准化粗蛋白质消化率(IVSCPD)、体外淀粉消化率(IVSTD)、体外总能消化率(IVGED)和体外代谢能(IVME)。每种饲粮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设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 840、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胃阶段的IVDMD和IVGED均显著增加(P<0.05);18 400 U/g淀粉酶组饲粮的IVME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DMD、IVGED以及IVME均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2)1 840和9 2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42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ACPD和IVSCPD显著高于1~21日龄饲粮(P<0.05)。3)8种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均在99.40%以上,9 200和18 400 U/g淀粉酶组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21日龄饲粮的全消化道IVSTD显著高于22~42日龄饲粮(P<0.05)。4)饲粮营养水平和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IVDMD、IVDGE、IVACPD、IVSCPD、IVSTD和IVME均存在交互作用(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外源淀粉酶的添加提高了肉鸡饲粮胃阶段的IVDMD、IVDGE,1 840和9 2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ACPD、IVSCPD,18 400 U/g外源淀粉酶提高了肉鸡饲粮的IVME;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淀粉几乎完全降解,外源淀粉酶对IVSTD的影响可以忽略;饲粮营养水平和外源淀粉酶添加剂量对肉鸡饲粮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存在交互作用,22~42日龄饲粮的体外养分消化率和代谢能均高于1~21日龄饲粮。

  • 藏北高原草甸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特征随海拔和季节的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6-0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研究土壤固碳微生物丰度、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及其影响因子对了解青藏高原土壤碳循环和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定量PCR(qPCR)、末端限制性片段分析(T-RFLP)、克隆文库和测序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草甸土壤固碳微生物丰度与群落结构随海拔和季节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随海拔升高高寒草甸土壤固碳微生物丰度显著升高,但季节变化不明显,不同类别微生物固碳基因cbbL丰度依次为:Form IC > Form IAB > Form ID,其中Form IC类固碳微生物可达108拷贝数/g土壤,cbbL基因丰度与海拔、土壤含水量和铵态氮含量(NH4+-N)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温度和pH值负相关;2)固碳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在4800m达到最大,且二者受季节影响较小,其群落结构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变化,主要受土壤pH值、海拔和土壤水分影响;3) Form IC类固碳微生物主要包括放线菌门和和变形菌门,其中α变形菌门是高寒草甸土壤优势固碳微生物类群。本研究有助于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及其在土壤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为更准确评估高寒草甸土壤碳循环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 科技支撑西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及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8-03-21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在全球变化影响下,我国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其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制约了西藏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科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自建站以来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了长期监测,开展了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保护与建设基础理论研究、退化草地恢复治理及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在学科建设方面发展了一系列高原生态学研究的新方法,建立了高原生态过程、机理与区域格局相结合的研究局面;在技术研发方面提出了高寒退化草地恢复治理和高原草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并进行了广泛的示范和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全球变化影响西藏高原生态屏障功能的基础理论,还推进了高原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拉萨站已经成为在青藏高原腹地从事生态学研究的支撑平台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的重要基地。

  •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成效评估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2-10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球第三极的核心,地理环境十分特殊,全球生态地位极为重要。2009年2月18日,国务院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提出用近5个“五年规划”期的时间,投入资金155亿元,实施保护类、建设类和支撑保障类三大类10项工程,基本建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截至2015年,一期工程顺利实施完成。根据中科院与西藏自治区科技合作座谈会精神,在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和“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下,完成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成效评估。结果表明,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阶段目标;高寒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0.15%;生态系统服务稳中略增,增幅3%-5%。但西藏生态环境脆弱,筑牢屏障任务依然艰巨。

  • 中国水韭属两个四倍体新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水韭属(Isoëtes)是起源最为古老的水生维管植物,全属物种均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通过对全国水韭属植物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的四倍体植株在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形态学、孢粉学和细胞学证据,将分布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地区和怀化地区的四倍体居群分别命名为隆平水韭(Isoëtes longpingii)和湘妃水韭(I. xiangfei),并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隆平水韭形态上与中华水韭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大孢子具小的瘤状或冠状纹饰,叶细长而柔弱,长达60 cm;该种也与六倍体东方水韭(I. orientalis)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染色体44条,大孢子具瘤状或冠状纹饰。湘妃水韭的大孢子纹饰与二倍体云贵水韭(I. yunguiensis)相似,但在小孢子纹饰、孢子囊形状和染色体数目方面不同。隆平水韭仅少数植株生长于湖南省宁乡市一处池塘,完全沉水生长,而湘妃水韭分布于怀化市通道县和会同县的湿地。由于这两个新种的分布区狭窄,野生居群数量和个体数较少,栖息地环境受到人为干扰,根据IUCN红色名录评估标准,将隆平水韭评为极危(CR)等级,湘妃水韭评为易危(VU)等级。编制的中国已知水韭属物种的分种检索表为本属物种的鉴定和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