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命八要素的心血管健康评分与新发心房颤动的关联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12-0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近年来全球心房颤动(房颤)的患病率持续升高,房颤增加了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慢性肾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和久坐等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这些因素多数为美国心脏协会提出的生命八要素(LE8)的范畴。目的 探讨基于LE8的心血管健康(CVH)评分与房颤的关联。方法 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06年6月2007年10月河北省唐山市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人群91131名为研究对象。LE8评分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制订的算法评估,结合开滦研究实际情况形成LE8开滦研究版本,包括4个健康行为(饮食、体育活动、烟草暴露和睡眠)和4个健康因素(BMI、血脂、血糖和血压)。依据LE8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LE8评分<50分为低CVH组(8407名),50分LE8评分<80分为中CVH组(73493名),LE8评分80分为高CVH组(9231名)。以研究对象首次参加开滦体检时间为随访起点,每年随访1次,以发生房颤为终点事件,随访终点时间为房颤或随访结束时间(2020-12-31)。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组新发房颤累积发病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不同LE8评分分组及单因素评分对新发房颤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3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饮酒史以及LE8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中新发房颤1088例,其中低CVH组新发房颤133例(1.58%),中CVH组新发房颤882例(1.20%),高CVH组新发房颤72例(0.78%);中位随访时间15.0(14.7,15.2)年;3组研究对象新发房颤累积发病率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校正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饮酒史后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CVH组相比,中CVH组(HR=0.697,95%CI=0.579~0.841,P<0.001)、高CVH组(HR=0.609,95%CI=0.454~0.816,P=0.001)均可降低新发房颤的发病风险;LE8评分升高可降低新发房颤的发病风险(HR=0.859,95%CI=0.804~0.918,P<0.001);LE8单个因素BMI评分(HR=0.762,95%CI=0.717~0.809,P<0.001)、血压评分(HR=0.824,95%CI=0.776~0.876,P<0.001)与新发房颤发病风险呈负相关。结论 CVH的LE8评分与新发房颤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且LE8单个因素BMI评分、血压评分与新发房颤发病风险均呈负相关。

  • 中国北方人群心房颤动对于新发慢性肾病发病风险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1-2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全球人群疾病负担报告显示:心房颤动与慢性肾病(CKD)成为了近20年增长最快的死亡原因之一。心肾综合征的概念指出心房颤动可能增加新发慢性肾病的发病风险,但目前国内外对心房颤动增加新发慢性肾病发病风险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人群心房颤动(房颤)是否增加新发慢性肾病(CKD)发病风险。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6月01日至2010年10月30日期间参加河北省开滦集团职工健康查体人群(n=135168,年龄18-98岁),排除资料缺失者和CKD病史19883人,既往罹患心脑血管病史者、恶性肿瘤、随访期间发生房颤者4430人、最终110855人纳入研究,按是否罹患房颤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其中房颤患者368人,非房颤者110487人。随访每年1次,最后随访日期是2020年12月31日,中位数随访13.46(9.70,14.05)年,终点事件是新发CKD。统计分析房颤对新发CKD发病风险是否有影响。结果 (1) 房颤组368人,年龄(63.4310.61)岁,男性338人(91.85%);非房颤组110487人,年龄(49.0412.92),男性88288人(79.91%);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在年龄(岁)、性别(男性)、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凭)、酒精摄入、进行体育锻炼、高血压病、服用降压药、糖尿病、服用降糖药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房颤组新发CKD 95人,累积发病率30.40%;非房颤组110487人,新发CKD 22725人,累积发病率21.77%,两组累计发病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4.30,P

  • 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对于新发心肌梗死发病风险影响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2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全球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截止到2019年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12.8亿,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约5970万例。高血压病大大增加了房颤的发生风险,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发生率将高于60%。同时房颤增加了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慢性肾病及痴呆的发病风险。对于庞大的高血压人群,如果罹患房颤是否增加新发心梗发病风险目前研究尚少,且其风险是否与年龄存在交互作用,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研究分析高血压人群中罹患房颤是否增加新发心肌梗死发病风险。方法 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从2006年6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分批次进行的开滦集团职工健康查体人群中选取中高血压病患者47101人,排除既往罹患心脑血管病史者2443人、恶性肿瘤192人、心电资料缺失者860人、随访期间发生房颤者773人,最终42833人纳入研究。每年随访一次,终点事件是新发心梗。最后随访日期是2019年12月31日,中位数随访13.01年。统计分析高血压人群罹患房颤对新发心梗发病风险是否有影响。结果 (1) 最终42833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按是否罹患房颤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其中房颤组270人,年龄67.24±10.60岁,男性241(89.26%);非房颤组42563人,年龄55.57±11.59岁,男性36132(84.89%)。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在年龄、总胆固醇(TC)、舒张压(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在性别(男性)、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体质量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吸烟、饮酒、糖尿病病史比较,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 房颤组和非房颤组新发心梗的例数及占比分别为15例(5.56%)和1119例(2.63%),两组随访人年数分别为:2737.20人年和547156.40人年,累计发病率分别为:7.06%和2.6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5.48,P<0.01),发病密度为54.80‱和20.50‱;年龄≤60岁人群,房颤组和非房颤组新发心梗的例数及占比分别为6例(8.21%)和612例(2.07%),随访人年数分别为:890.82人年和393762.61人年,累计发病率分别为:9.30%和2.3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5.43,P<0.01),发病密度为67.35‱和15.54‱;年龄>60岁人群,房颤组和非房颤组新发心梗的例数及占比分别为9例(4.57%)和507例(3.86%),随访人年数分别为:1846.38人年和155393.79人年,累计发病率分别为:7.08%和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0,P=0.28),发病密度为48.74‱和33.05‱;(3) 经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进一步校正年龄、性别(男性)、BMI、TC、TG、糖尿病病史、饮酒史、吸烟史等因素后,得出高血压人群罹患房颤是新发心梗危险因素,其HR值为2.89(95%CI:1.74~4.82),相关风险仍然存在(P<0.01)。考虑到年龄与房颤的交互作用,分年龄段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得出:对于年龄≤60岁人群,进一步校正性别(男性)、BMI、TC、TG、糖尿病病史、饮酒史、吸烟史等因素后,得出高血压人群罹患房颤是新发心梗危险因素,其HR值为4.72(95%CI:2.11~10.56),相关风险明显存在(P<0.01);对于年龄>60岁人群,进一步校正性别(男性)、BMI、TC、TG、糖尿病病史、饮酒史、吸烟史等因素后,得出高血压人群罹患心房颤动是新发心梗危险因素,其HR值为1.65(95%CI:0.85~3.20),相关风险仍然存在,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14);结论 中国北方高血压人群罹患房颤是新发心梗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年龄≤60岁高血压人群,房颤是新发心梗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