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冻圈物理研究的新视野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冰是冰冻圈核心物质,但不同冰冻圈要素因冰的含量及其他物质组成有所不同,物理性质及各种物理过程存在明显差异。经过20世纪中后期对冰的物理性质的大量实验研究和冰冻圈主要要素物理特征的广泛调查,冰的物理性质和冰冻圈主要要素物理特征的基本概念得以明确。随着冰冻圈科学体系的建立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冰冻圈物理研究在3个方面要着力发展:(1)提高冰和冰冻圈要素物理性质的定量刻画精度,为过程模拟、冰冻圈灾害防治和冰冻圈服务提供关键参数支持;(2)加强冰冻圈主要要素综合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特别是要开展实体和相似性模拟实验;(3)推进冰冻圈多模式及其与其他圈层模式的耦合研究。

  • 冰冻圈科学体系的建立及其意义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冰冻圈是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之一,其存在和变化对大气、水资源和水循环、生态系统、陆地和海洋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地球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从冰冻圈形成和变化机理与过程,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到冰冻圈变化的影响和适应,以及区域和全球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等的集成,发展成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冰冻圈科学。冰冻圈科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与“未来地球”“地球委员会”等倡导的方向相一致,具有国际前瞻性。

  • 祁连山老虎沟地区大气颗粒物输送轨迹及潜在源区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6-2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基于祁连山西段老虎沟冰川站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大气颗粒物观测数据,通过HYSPLIT-4后向轨迹模式,使用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WT),研究了老虎沟地区不同粒径颗粒物(PM10、PM2.5和PM1)传输路径及潜在源区的分布。结果表明:① 影响研究区的气流轨迹主要来自偏西方向,夏季还受到偏东气流方向的影响,3类颗粒物质量浓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夏季节高、秋冬季节低的特点。② PSCF分析显示,春季颗粒物浓度高值与塔里木盆地东部和河西走廊西部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尘向下游传输关系密切,夏季研究区颗粒物浓度高值的形成主要受到偏西方向的塔里木盆地周边、新疆北部、河西走廊西部等地区,以及研究区偏东方向的内蒙古西部、河西走廊、宁夏,甚至陕西西部等地区共同影响。③ 春季CWT高值区分布在研究区西北和偏西2个方向,夏季CWT高值除了偏西方向上贡献,还有来自偏东方向河西走廊等地区的贡献。

  • 服务冬奥、支撑发展:冰冻圈科学的延拓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冰冻圈科学作为一门自然和人文深度交叉的新兴学科,其目的是认识自然规律,服务人类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冰冻圈研究实现了从传统基础研究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跨越,这标志着学科的日臻成熟。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早在 2016 年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初,当意识到国际顶级赛事对雪冰特殊需求“近在眼前”后,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即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三期)和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咨询项目为依托,率先在河北张家口滑雪场开展了观测研究。过去5年来,冬奥雪务需求牵引着我国冰冻圈科学团队在雪冰物理关键技术环节上集中攻关,推动了学科向应用领域的延拓,取得了预期成果。文章总结研究团队研发的冬奥雪务保障关键技术,展望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路径,从战略思维、科学积淀及实践创新的角度阐述冰冻圈科学的应用及拓展,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