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土壤石砾含量对掌叶木幼苗生长和根系特征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土壤石砾含量对珍稀濒危植物掌叶木幼苗生长和根系的影响,该研究以1 个月 生掌叶木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5 种不同土壤石砾含量(0%(CK),20%,40%,60%和 80%)盆栽试验,筛选最适宜掌叶木幼苗生长的土壤石砾含量。结果表明:(1)土壤石砾 含量对掌叶木幼苗生长有极显著影响,其中幼苗苗高和地径相对增长率、叶面积、苗木质量 指数、生物量(根、叶和全株)和根冠比均在土壤石砾含量为40%时最大。(2)土壤石砾 含量对掌叶木幼苗根系形态具有极显著影响,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在土壤石砾含量为40%时 最大;而根系平均直径随石砾含量增加逐渐减小,当土壤石砾含量高达80%时,根系平均 直径最小。(3)土壤石砾含量对掌叶木幼苗根系拓扑结构和分形特征无显著影响,而对根 系平均连接长度和分叉数有极显著影响,其中各处理根系拓扑指数(TI)、修正拓扑指数(qa, qb)均趋近于1,即掌叶木幼苗根系在不同土壤石砾含量中分支模式更趋近于鱼尾形分支; 根系平均连接长度随石砾含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土壤石砾含量40%时最大;根系分叉 数随石砾含量增加逐渐减小。(4)综合评价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与构型指标表明,掌叶木 幼苗在40%土壤石砾含量中地下根系和地上茎叶生长状况最好。因此,土壤添加适量石砾 能促进掌叶木幼苗生长,当石砾含量为40%时幼苗生长效果最好,苗木质量指数最高,最 适宜掌叶木幼苗生长。

  • 10 种金花茶组植物的花粉形态及分类学意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金花茶组(Sect. Chrysanthae)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其分类存在争议。为探 讨金花茶组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学意义,该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 10 种金花茶的花 粉形状、外壁纹饰以及穿孔特征,统计了极轴、赤道轴和萌发沟长,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1)10 种供试金花茶植物花粉为中粒花粉,大部分花粉呈近球形,仅有东兴金花茶 为扁球形、凹脉金花茶为长球形。花粉的外壁纹饰可以分为脑纹状纹饰、拟网状纹饰和疣状 纹饰三类,不同种花粉表面穿孔大小和密度存在明显差异。(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10 种金 花茶可以分为 4 大类:四季金花茶、中东金花茶、金花茶以及显脉金花茶的花粉形态较为相 近;淡黄金花茶、中越山茶、小花金花茶、东兴金花茶的花粉比较相近;而凹脉金花茶和毛 瓣金花茶的花粉形态与其他金花茶区别较大。金花茶组植物花粉的外壁纹饰和穿孔状况各异, 需结合极轴、赤道轴以及萌发沟长度等特征可区分 10 种供试金花茶。从孢粉学角度来看, 金花茶组植物的花粉具有山茶属植物的一般特征,不具有特异性,该组植物可能不是一个独 立类群,但其花粉形态存在明显种间差异,可以作为分类学依据。该研究结果可为金花茶组 植物种间分类提供依据。

  • 遮阴对3 种木兰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观光木、山白兰和灰木莲 3 种木兰科植物对不同光环境的光合适应机制,该文以其幼苗为材料,设置透光率分别为 100% NS、72. 3% NS、48. 6% NS、24. 9% NS 的 4 种光照处理,测定其光合特性参数、生物量分配比例、叶绿素含量等数据,研究不同遮阴处理对其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过强或过弱的光照环境限制了幼苗株高及地径的生长,与全光照相比,72. 3% NS 有利于幼苗的形态生长。(2)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观光木、山白兰和灰木莲幼苗的最大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蒸腾速率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先升后降。(3)随着光强的减弱,观光木和山白兰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积累增加,而灰木莲的根生物量积累增加。(4)观光木的比叶面积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先增后减;灰木莲的比叶面积显著减小;山白兰的比叶面积差异不显著;观光木、山白兰和灰木莲对低光环境响应和适应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叶的形态特征上。综上结果显示,72. 3% NS 最有利于幼苗的生长,观光木、山白兰和灰木莲在遮阴条件下可以通过降低 Pmax、LSP、LCP、Rd、Tr,增加叶绿素含量,适当调整生物量分配比例来增大光合能力。在中度遮阴时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株高、地径来增大光合能力。

  • 濒危种观光木小枝生物量分配与功能性状的纬度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本研究以濒危物种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广西地 区 5 个不同纬度上观光木当年生小枝及叶片功能性状,探讨观光木当年生枝条生物量的分配 规律和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纬度的增加小枝总重 和总叶重总体呈异速生长关系,其生物量更多的趋于对小枝的构建。(2)观光木叶功能性 状呈现一定规律:从南向北随纬度的增加,其叶面积、叶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叶厚度、叶 干物质含量、气孔长、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比叶面积、叶含水率、气孔 宽先增大后减小,总体呈逐渐减低的趋势,叶组织密度先减小后增大,反映观光木可通过叶 片形态可塑性以应对地理环境的变化。(3)比叶面积与叶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叶鲜重、 叶干物质含量、气孔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叶干物质含量与叶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反映观光 木可通过叶片性状组合的调整和平衡以响应环境变化。(4)CCA 分析显示,坡度是影响观 光木功能性状的最显著变量,年平均温度对观光木功能性状也具有显著影响,年均降水量和 相对湿度对植物功能性状具有一定的强度的影响,但不起显著作用,观光木功能性状主要受 坡度和年平均温度环境因子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观光木对环境的适应特征,其对纬度 变异的响应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 猫儿山3 种森林类型林下植物叶片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探究猫儿山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植物叶片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可揭示其林下植物适 应策略,为森林管理提供数据支持。该文对猫儿山针阔混交林(ZK)、常绿阔叶次生林(CLC) 和常绿阔叶林(CL)林下草本层和灌木层主要植物叶片与土壤的化学计量进行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1)总体上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叶片的C、N 含量差异不显著,草本层植物叶 片P、K 含量极显著高于灌木层,N∶P 显著低于灌木层;草本层植物更易受N 限制,灌木 层植物更易受P 限制且其N 和P 利用效率更高;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灌木层植物叶片化学 计量差异不显著,草本层植物叶片N 含量、C∶N 和C∶P 差异显著,针阔混交林草本层植 物的养分利用效率较高。(2)3 种森林类型的土壤C、N 含量显示CL>CLC>ZK,且彼此 之间差异极显著,针阔混交林土壤的P 含量最高而C∶P、N∶P 最低。(3)针阔混交林的 土壤显著影响林下植物部分叶片化学计量,另外2 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 猫儿山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化学计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林下不同层次的植物对营养元 素的需求以及环境适应策略不同;针阔混交林土壤对林下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影响较强,并且 其有机质分解效率较低而致使土壤受N 限制,因此应加强针阔混交林的N 素管理。

  • 光质和光周期对山白兰苗木生长、生理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2-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筛选山白兰(Paramichelia baillonii)苗木培育过程中适宜的光环境,以一年生山 白兰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12 hd-1 和16 hd-1 2 个光周期,配合使用红蓝复合光(8R1B、 6R1B)、红蓝紫绿复合光(8R1B1P1G、6R1B1P1G)4 种光质和白光(W)对照,采用双 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及隶属函数法,探讨了山白兰苗木生长、光合色素、内源激素含量对 不同光质和光周期处理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光质、光周期及其交互作用对山白兰 苗高增长量、叶面积、叶绿素a、玉米素(ZR)、脱落酸(ABA)含量、内源激素比例(IAA/ABA、 (IAA+GA3+ZR)/ABA)等有显著影响(P<0.05)。(2)16 hd-1 光周期有利于苗高增长 量、叶面积、苗木质量指数、生物量、叶绿素a、生长素(IAA)、ZR 含量、内源激素比例 的提高。(3)光周期为16 hd-1 时,8R1B 处理下的苗高增长量、叶面积和苗木质量指数最 大,分别为21.84 cm、158.39 cm2 和2.43;8R1B 处理下的叶绿素a/b 比例、ZR 含量高于6R1B 处理,8R1B1P1G 处理下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IAA、赤霉素(GA3)含量、叶绿素a/b、 内源激素比例较6R1B1P1G 处理大。综上所述,较高比例红光的红蓝复合光质、适当延长 光周期有利于提高山白兰苗木质量,而紫绿光的添加未对其生长有促进效果,16 hd-18R1B 处理是最适宜山白兰苗木生长的光照条件。

  • 滨海沙地植物厚藤叶片生理特征的季节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1-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滨海沙地条件恶劣,季节气候环境差异较大,植物生存困难。厚藤是南方滨海沙地广泛分布的重要固沙植物。为探究厚藤对不同季节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研究了其叶片生理性状的季节变化。该文以广西滨海沙地自然生长的厚藤为试材,分别测定了不同季节厚藤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渗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叶绿素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一致,春季均显著大于夏秋冬季节,但叶绿素a/b在各季节间无显著变化。(2)叶绿素荧光参数的Fv/Fm和Fv/Fo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整体表现为夏季、冬季显著高于春季、秋季。(3)脯氨酸含量随季节逐渐增大,冬季时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冬季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季节;丙二醛(MDA)含量各季节间差异不显著。(4)春季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夏秋冬季节间无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各季节间差异不显著。(5)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各生理指标与气候因子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温度和日照数显著影响可溶性糖的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厚藤对季节气候变化的响应。厚藤可通过调节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使叶绿素a/b保持稳定,同时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以适应季节变化,其中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系统是影响其季节性适应能力的关键。

  • 不同生境下濒危植物膝柄木幼树的生态适应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膝柄木是我国极度濒危植物,也是广西滨海过渡带天然植被的重要组成树种。为了解光因子 对膝柄木天然更新的限制影响,研究了林缘、林窗、林下三种不同光照生境下膝柄木幼树的生理和 生长指标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光合有效辐射的不足影响了膝柄木幼树的生长,林下幼 树的地径、株高和叶面积增长量显著降低;而生长于光照充足林缘生境的膝柄木幼树,其生长指标 增长量最大;(2)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减少,膝柄木幼树的抗氧化酶活性 SOD 和 CAT、可溶性蛋 白含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 MDA 含量林缘生境显著高于林下生境的幼树,游离脯氨酸含量林下 生境的幼树显著高于林缘和林窗生境的幼树;(3)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减弱,林下生境的幼树的叶 绿素a、叶绿素 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林缘和林窗的膝柄木幼树,而叶绿素 a/b 林缘幼树较高; 林缘生境的膝柄木幼树净光合速率 Pn、蒸腾速率 Tr 在三种生境中最高;林下生境的膝柄木幼树的 胞间 CO2 浓度 Ci 高于其它两种生境,而水分利用效率 WUE 在 2 月—4 月林缘生境的膝柄木幼树最 高,6~10 月份林下生境的膝柄木幼树高于其它两种生境,12 月三种生境差异不显著。光照因子是膝 柄木幼树时期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生长在林缘生境的幼树因接收到的光照较为充足,其生长状况 要显著好于其他生境的幼树。

  • 四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叶功能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种间性状变异反映不同物种的生活史对策,种内变异反映了同一物种不同个体应对不同环境的性状应答。人工林均一的环境有利于深入分析不同树种种内和种间变异。本研究以南宁良凤江林场的四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灰木莲Magnolia blumei和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对其叶功能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高度的四种植物的大部分叶功能形状差异显著,只有极少数叶功能性状差异不显著。相较于其他三种植物,红锥的叶鲜重、叶厚度、叶面积、叶干重、比叶面积和叶含水率较小,但红锥的比叶重、叶干物质量和叶组织密度较大。(2)不同高度的叶功能性状存在差异,不同的树种差异表现不同。高度对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灰木莲>望天树>观光木>红锥。随着高度的变化,9种叶功能性状中,叶厚度和叶组织密度表现最稳定,叶面积和叶干重变化较大;比叶面积呈下降趋势,比叶重呈上升趋势。(3)随着树龄的增大,灰木莲的叶功能性状变化最大,红锥的叶功能性状表现最稳定,树龄对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灰木莲>观光木/望天树>红锥。9种叶功能性状中,受到树龄影响最大的是叶厚度和叶组织密度,影响最小的是叶鲜重、叶干重和叶面积;四种树种的叶功能性状随树龄的变化差异显著,但不具有明显规律性。(4)叶干物质量与叶厚度相关性不显著,叶含水率与叶厚度、叶面积、叶干重和比叶重相关性不显著,其余各功能性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对叶片穿透力机械强度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叶片穿透力强度是反映叶片机械抗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最终结果受到针直径与校准 方法的影响。为探究不同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对叶片穿透力测定的影响,该文对比研究了 广西大学校园中30 种具平行脉单子叶植物与具网状脉双子叶植物的叶片穿透力在不同直径 穿刺针测定与校准条件下的差异及该差异与功能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利用穿刺 针周长、横截面积及叶片厚度等进行校准,不同校准方式下不同直径穿刺针测定的叶片穿透 力不同。(2)不同校准方式下,利用3 种直径穿刺针测到的穿透力之间差异不同,其中, 在只利用穿刺针周长和利用针周长与叶片厚度校准后,不同粗细穿刺针之间的叶片穿透力无 显著差异;在只利用叶片厚度校准时,穿刺针越粗,穿透力越大;在只利用穿刺针面积和利 用针面积与叶片厚度校准后,穿刺针越粗,穿透力越小。单子叶植物3 种不同直径穿刺针的 穿透力均大于相同粗细穿刺针下双子叶植物的穿透力。(3)不同校准方式下3 种直径穿透 力之间的差异与叶片性状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叶脉类型、叶片密度、比叶重、角质层厚度和 叶脉密度可能是3 种直径穿透力之间差异产生的结构影响因素。综上所述,利用不同直径穿 刺针测定及不同校准方式下对不同叶脉类型植物的叶片穿透力具有不同影响,叶片穿透力测 定过程中需对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进行合理地选择和统一,建议测定叶片穿透力时,这3 种针中,直径为0.5 mm 的穿刺针应用于叶脉密度较大、比叶重较小的叶片测定,但不适用 于较为坚硬的叶片,直径为2 mm 的穿刺针不适用叶脉密度较大、比叶重较小的叶片,选择 直径为1 mm 的穿刺针并利用其周长进行校准较为合理。

  • 氮磷钾添加对罗汉松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通过研究不同氮磷钾养分水平添加对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土壤微生物量和多样性及其对 碳源利用的变化特征,揭示罗汉松土壤微生物对不同氮磷钾养分水平的响应及规律,从微生物的角度为罗 汉松施肥及管护提供理论依据。以两年生罗汉松幼苗为试验树种,采用L9 正交试验控制盆栽土壤的氮磷 钾养分水平梯度,使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Biolog-ECO 微平板法探讨不同土壤养分水平对罗汉松土壤微生 物量和群落多样性及其对6 种碳源的利用特征。结果表明:(1)随氮添加量的增加,土壤细菌( P < 0.05) 和放线菌数量( P < 0.001)减少,真菌( P < 0.001)及固氮菌数量( P < 0.01)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的Pielou 指数( P < 0.001)降低,Simpson 指数( P < 0.05)和McIntosh 指数( P < 0.001)升高,从而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对 6 种碳源的利用强度,特别是对难利用碳源胺类( P < 0.001)、羧酸( P < 0.001)、聚合物( P < 0.001)及其他化 合物( P < 0.001)的利用强度显著降低。(2)磷添加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 指数( P < 0.05)。(3)钾添加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 指数( P < 0.05)和Pielou 指数( P < 0.05) 及微生物群落对碳水化合物( P < 0.001)和氨基酸( P < 0.01)两类易利用碳源的利用强度。综上所述,氮添加 和钾添加是影响罗汉松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在罗汉松培育时应注意少量多次施肥,降 低氮和钾的添加量,适当提高磷添加量,以促进罗汉松的生长及其可持续培育。

  • 毛竹种子形成过程中形态解剖学特征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3-08-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生长过程中胚、胚乳、果皮及种皮的发育规律,为完善毛竹生 殖生物学相关内容以及了解竹类植物胚和胚乳的发育提供理论依据。以桂林海洋山一带的开花毛竹为材料, 采集并固定不同时期开花毛竹种子,使用石蜡制片法制片,显微镜观察胚、胚乳、果皮与种皮结构变化。 结果表明:(1)毛竹花后1 d 完成受精形成合子,合子休眠时长约为5 d。后经过原胚阶段、胚芽鞘阶段、 幼胚生长阶段及成熟胚阶段,在花后40 d 胚的发育基本成熟,其发育类型为禾本型。(2)胚乳发育早于 胚的发育,其发育类型为核型胚乳,历经游离核、细胞化、细胞分化及成熟四个阶段。在细胞分化阶段胚 乳细胞分化形成淀粉胚乳细胞以及糊粉层细胞,淀粉胚乳细胞主要积累淀粉粒,糊粉层细胞主要积累矿质 元素、脂类及蛋白质等。(3)花后1 d 果皮细胞及珠被细胞形状规则,内含物丰富,结构完整;花后10~20 d,内、外果皮及珠被细胞层数递减,形状发生改变,中果皮细胞开始出现淀粉粒;花后20~60 d,随着胚 乳细胞营养物质的积累及体积的增大,向外产生机械压力,导致中果皮细胞逐步消解仅剩残留的细胞壁; 外果皮细胞呈长条形,细胞壁加厚,与残留的中果皮细胞壁组成保护结构。毛竹胚乳发育早于胚的发育, 胚的发育历经5 个阶段,发育类型属于禾本型;胚乳发育历经四个阶段,发育类型属于核型胚乳。皮层在 种子发育过程中主要起到合成、运输营养物质以及保护胚和胚乳发育的作用。

  • 不同生境下广西红鳞蒲桃幼苗的生态适应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2-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解在天然更新条件下三种不同生境的红鳞蒲桃幼苗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该文以 广西滨海地区天然更新的当年生红鳞蒲桃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和根系的抗氧化酶活性、 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叶片的光合色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对环境因子进 行方差分析表明:三样地间的光照强度差异极显著,地表温度和土壤含水率差异不显著。(2) 不同生境下幼苗叶片与根系的生理特征随着光照强度而变化。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幼苗叶 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S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 a/b 含量以及根系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生境B 显著高于生境A;而叶片的POD 活性、 叶绿素a 含量、叶绿素b 含量、总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的SOD 活性、SS 含量、MDA 含量 生境A 显著高于生境B。(3)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少,幼苗叶片的SOD 活性、MDA 含量以 及根系的POD 活性生境B 显著高于生境A;而叶片的POD 活性、SS 含量生境A 显著高于 生境B;叶绿素a 含量、叶绿素b 含量、总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的SS 含量、MDA 含量先 是生境A 显著高于生境B 随后变化成生境B 显著高于生境A;叶绿素a/b 含量以及根系的 SOD 活性先是生境B 显著高于生境A 随后变化成生境A 显著高于生境B。(4)综合分析 表明:三种生境的生理生化特征均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其中郁闭度最小的生境B 发生了 光抑制现象,因此需要人工调整郁闭度来创造适宜的光照环境,为幼苗的天然更新提供条件。

  • 封育年限对岩溶植被组成和土壤肥力修复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2-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岩溶植被修复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揭示封育年限对岩溶植被组成和土壤肥力修复的影响,可为岩溶植被修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不同封育年限的草丛(封育 5 a)、灌丛(15 a)、灌乔林(25 a)、次顶极乔林(35 a)和顶极乔林(55 a)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不同封育年限岩溶植被组成和土壤肥力的特征及其修复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样地(18 000 m2)共有维管植物 175 种,隶属 74 科 139 属,不同封育年限群落科属种组成明显不同,以封育 5 a 的最低(6 科 19 属 20 种),封育 35 a 的最高(48 科 74 属88 种)。随着封育期延长,乔木生活型比例显著增加,灌木为先增后减,草本急剧减少,藤本先增后减。随着进展演替,群落不同层次的优势种替代规律不同,草本层为阳性杂草→阳性禾草→中生性或阴生性蕨类植物的有序性替代;灌木层为灌木种类被乔木幼苗幼树所替代;而乔木层却表现为常绿种类占优势到常绿与落叶树种共优势的结构性替代。封育初期群落物种组成简单,多样性较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含量较低,进入中期(25 a),多样性升高,土壤养分含量也增高,进入后期(55 a),多样性降低,土壤养分含量也相应下降,但维持在较高水平,表现出较强的协同修复效应。冗余分析(RDA)表明,群落物种组成在封育初期受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全钾、速效钾、速效磷的显著影响,而在中后期则受土壤有机质、水分含量、非毛管孔隙度、全氮、有效氮以及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的显著影响。

  • 十万大山山地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十万大山是广西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其主要植被类型是山地常绿阔叶林,为了 解区域内山地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现状及优势种群结构的发展现状,该文以十万大山山地常绿 阔叶林 1 hm2 固定监测样地中胸径≥1 cm 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种组成、径级结 构、树高结构和用 g(r)函数分析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群落中胸径≥1 cm 的木本植物共计 7 517 株,隶属 52 科 108 属 153 种;群落的优势种有云南桤叶树(Clethra delavayi)、银木荷(Schima argentea)、毛折柄茶(Hartia villos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黄 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鼠刺(Itea chinensis)、腺叶山矾 (Symplocos adenophylla)、假杨桐(Eurya subintegra)、毛冬青(Ilex pubescens),但优势种的优 势地位不明显。(2)群落整体平均胸径 5.51 cm,径级、树高分布呈近似倒“J”型;优势种的 径级分布多呈倒“J”型或“L”型,群落有较强的更新能力。(3)群落优势种稳定共存;优 势种在样地中呈聚集分布,但优势种间聚集分布的位置有差异。总体上,群落目前更新状态 良好,群落中已有顶极群落优势种的存在,但群落具有一定的次生性特征,还未到达稳定的 顶极群落状态,优势种间能稳定共存,有向稳定顶极群落演替的潜力,应继续加强管护,促 进十万大山山地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更新与生存。

  • 南亚热带四种不同演化程度禾本科植物夏季光能利用策略差异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探究甘蔗、地毯草、芦苇、佛肚竹这四种禾本科植物的光能利用策略,该文以大田或原生境植株为材料,于炎夏伏天最热时节活体监测其叶绿素荧光特性、光合气体交换特性,并分析其色素含量。结果表明:(1)C4 甘蔗和 C4 地毯草具有高净光合速率(Pn),是消耗利用光能的主要手段,并且高 Pn 和高水分利用率(WUE)、高量子效率(Φi)耦合在一起;(2)C3 芦苇也具有较高的 Pn、WUE 和 Φi,其较高的类胡萝卜素与热耗散(NPQ)相结合消耗多余光能;(3)C3 佛肚竹 Pn、WUE 和 Φi 值均最低,但具有最大的叶黄素库容和较高的叶黄素循环转换效率(DPS),通过叶黄素循环和 NPQ 的偶联消耗多余光能。此外,四种植物光能利用策略也与其生活型有密切关联。研究结果对甘蔗、地毯草和佛肚竹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对芦苇生境生态修复和生态规划有科学指导价值。

  • 珍贵固氮树种降香黄檀与二代巨尾桉混交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研究以二代巨尾桉/降香黄檀混交林(MP)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邻接的二代巨尾桉纯林(PP)作为对照(CK),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和土壤酶活性分别表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重点探究南亚热带 PP 引入降香黄檀混交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PP 相比,(1)MP 的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 pH 值分别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了 61.92%(P<0.05)、60.12%(P<0.05)、72.87%(P<0.01)、488.49%(P<0.01)和 15.97%(P<0.05);(2)MP 的真菌/细菌(F/B)显著降低,但总微生物生物量、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G-/G+)并无显著变化;(3)MP 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而 pH 值、NH4+-N 和 C/Nlitter是驱动其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异的最显著性因子;(4)MP 的β-葡萄糖苷酶(BG)和 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显著提高,而过氧化物酶(PER)活性显著降低,酚氧化酶(PO)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没有显著变化。该研究说明在连续短周期经营的桉树林中套种固氮树种降香黄檀,将可能是提高桉树林土壤质量的一种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

  • LED 光质及光周期对香梓楠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1-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香梓楠(Magnolia hypolampra)为我国珍贵阔叶树种,在用材、香料、景观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为了进一步培育优良苗木和开发利用其非木质资源,该研究将香梓楠幼苗放置在由2个光周期(12、16 h·d-1)和4种光质(R: B=8:1、R: B=6:1、R: B: P: G =8:1:1:1、R: B: P: G =6:1:1:1,其中R、B、P、G分别代表红光、蓝光、紫光、绿光)两两组合成、光照强度一致的8个光照条件下生长。结果表明:(1)香梓楠幼苗的苗高和地径增长量、叶长宽比、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及光补偿点在12 h·d-1光周期R: B=6:1光质下最高,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在16 h·d-1光周期R: B: P: G =6:1:1:1光质下最高;(2)16 h·d-1光周期处理下的苗高增长量、叶面积、质量指数、叶绿素a+b、叶绿素a/b比值、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光饱和点均高于12 h·d-1光周期的;(3)在红蓝组合光质基础上添加紫、绿光提高了幼苗的质量指数,并影响光合色素的合成和积累;(4)红蓝光比例6:1与8:1相比,更具促进香梓楠幼苗苗高、地径、叶片生长及提高光合作用的潜力。综上结果可知,对于促进香梓楠幼苗生长和进行光合作用,光周期为16 h·d-1光质为R: B: P: G =6:1:1:1光照条件的潜力较大,其次为光周期为12 h·d-1光质为R: B=6:1的光照条件。

  • 未来气候变化对四种木姜子地理分布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利用最大墒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10.3)软件对中国木姜子属四种资源植物在我国当代、未来(2061—2080)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其适生区进行分析和划分。结果表明:山鸡椒(Litsea cubeba)适生区广泛分布在长江以南区域,在未来时段2061—2080年两种(RCP2.6、RCP8.5)二氧化碳浓度情景下适生区面积分别减少4.9%和0.5%;毛豹皮樟(Litsea coreana)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中亚热带及北亚热带区域,分布相对偏北,其在未来2061—2080年两种二氧化碳浓度情景下适生区面积分别增加5.6%和4.5%;华南木姜子(Litsea greenmaniana)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南亚热带区域;毛叶木姜子(Litsea mollis)适生区广泛分布在亚热带区域。这两种树种在未来气候RCP2.6情景下适生面积减少1.0%和3.3%,在RCP8.5情景下减少5.6%和8.3%。上述结果说明木姜子属不同种由于生态习性差异对未来的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尽相同,对这些植物引种栽培须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

  • 尾巨桉 DH3229 幼苗对硝普钠-酸铝互作的响应

    分类: 农、林、牧、渔 >> 植物保护学 提交时间: 2018-07-1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试验以广西林科院提供的尾巨桉 DH3229 幼苗为供试材料,以分析纯 AlCl3·6H2O 为铝的供体,以硝普钠(SNP)作为一氧化氮(NO)的供体,设置 3 个 SNP 浓度(0、10 和 500 μmol·L-1)和 2 个 Al 水平(0 和 5 mmolL·-1),每 5 天浇一次含不同浓度 Al 和 SNP 的营养液,持续 20 周。分析铝胁迫对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不同浓度外源 SNP 施加对植物铝毒害有无缓解作用及其 缓解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铝施加能够显著降低尾巨桉 DH3229 幼苗的生物量, 叶片叶绿素 a、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 a/b 值和可溶性糖含量;铝胁迫显著增加 幼苗相对电导率、MDA、SOD、游离脯氨酸含量。而外源施加适量 (10 μmol·L-1) 的 SNP 能使铝胁迫下桉树幼苗根、叶等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 Chl a/b 显著 提高,同时降低其相对电导率、MDA 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可见 SNP 具有双 重性,适量SNP施加可有效缓解铝对桉树生长的胁迫,高浓度 (500 μmol·L-1) SNP 则产生硝化胁迫从而抑制桉树的生长。该研究结果对选择适宜的 SNP 浓度缓解 桉树铝胁迫危害具有一定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