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基于无标度网络模型和传染病模型的舆论 演化仿真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2-05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精确地呈现网络社交中信息传播状态和传播过程, 从而更深入理解网络信息的传播机制。【方法】 在无标度网络模型和传染病模型基础上, 加入可调整参数, 构建改进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型, 并在 NetLogo 平台上 进行舆情传播演化仿真。【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 不断变化的传播速率能够更好地描述 网络信息传播; 在集群度大的网络中对信息传播进行引导和控制的最佳时机是在传播速率增大阶段。【局限】模 型对人群分类仍然不够精细。【结论】模型不仅能够在设定条件下模拟不同类型信息的传播过程, 还可以为网络 舆情监测、引导和控制提供支持。

  • 电视节目响度监测系统初探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本文介绍了电视节目音频响度的定义与行业标准要求,针对我国电视节目响度目前尚存的争议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构思了一种可实现的电视节目响度监测系统设计。

  • 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过程生态风险时空分异——以红寺堡区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8-10-2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生态移民过程具有规模性、集中性等特点,其对安置区土地利用产生最直接的变化,理论上具有显性或潜在的生态风险。以我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宁夏红寺堡区为例,以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三期遥感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析法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间安置区景观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草地面积减少29 744.04 hm2,耕地、林地、水域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8 979.73 hm2、4 167.343 6 hm2、672.193 3 hm2、4 314.280 6 hm2,沙地和未利用地变化幅度较大,但其研究始末面积变化不大。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变化明显,且呈现出由集中连片式分布转向零散式的多核地域分布的变化格局,其中高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柳泉乡的东北角、小罗山西麓地区以及大河乡的中部和西南部,较高风险区在安置区北部地区以及大河乡的中西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较低和低度风险区则主要分布在罗山周边地区、柳泉乡的东南部、太阳山镇的西南部以及红寺堡镇的南部等地区。研究期间安置区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大幅度减少,较高风险区和低度生态风险区面积不断增加,因此生态风险总体呈减弱趋势。安置区生态风险值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在空间上存在着空间集聚效应,说明安置区生态风险时空分布与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强度之间关系密切。

  •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3-22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测序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土壤细菌群落丰度与多样性的排序相同:苔草带 > 苔草-虉草带 > 芦苇带 > 泥滩带 > 藜蒿带。沿湖面至坡地,空间位置相近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更大的相似性,苔草-虉草带、苔草带和芦苇带的细菌群落结构相近,泥滩带和藜蒿带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变形菌门(30.0%)是湿地土壤平均相对丰度最高的门,其次为酸杆菌门(16.7%)和绿弯菌门(16.5%);多数门分类细菌相对丰度沿湖面至坡地存在一定变化趋势。硝化螺菌属是第一大属分类水平细菌群落。在土壤化学指标中,与鄱阳湖湿地细菌群落相关性较大的是总磷、铵态氮和有机质含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不同植被土壤细菌群落具有结构性差异,但沿湖面至坡地存在规律性变化。

  • 面向信息过滤的多通道网络流分类研究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信息安全 提交时间: 2017-03-10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其中网络内容安全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而作为网络内容安全处理核心技术的网络数据流过滤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网络数据流过滤问题出发,研究利用多通道信息进行网络数据流分类的技术,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多通道 网络流分类模型研究,提出了可融合网络结构信息和网络内容信息的流分类模型;(2)分类模型索引技术 研究,提出一种基于 R-Tree 分类模型索引结构,极大地提高了网络数据流的判别速度;(3)多通道网络流 过滤系统 F9 实验平台建设,该系统支持多通道网络流判别过滤,可作为新模型与算法的实验平台。以上三 方面的工作从模型构造,模型索引,和模型实现三方面系统研究了面向信息过滤的多通道网络流分类系统。

  • 仿生超滑表面对Al基体微生物腐蚀防护性能与机制研究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采用电化学刻蚀-表面修饰-全氟聚醚油注入三步法在模板材料纯Al表面制备了仿猪笼草超滑表面,研究了仿生超滑表面对典型腐蚀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的附着及所致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仿生超滑表面在静态和动态环境均可明显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附着,这主要是由于仿生超滑表面作为一种“类液体”表面,无法为细菌的附着提供锚点。同时,全氟聚醚油可通过阻止腐蚀性介质向基体的渗入,抑制基底Al的腐蚀过程。该研究的开展可为海洋微生物腐蚀防护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模型。

  • 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现阶段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将从脑功能、神经电生理、神经内分泌与免疫以及遗传与表观遗传这四个方面对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进行讨论, 综合心理、生理和遗传三方面的结果, 从微观、中间和宏观多层面提出了认知行为治疗生物学机制的整合模型。并进一步对目前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为未来探究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 便携式黄曲霉毒素B1检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林、牧、渔业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5-15 合作期刊: 《智慧农业(中英文)》

    摘要: 为实现农副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B1) 的现场快速检测,设计了一款基于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 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以STM32F103ZET6为核心处理器的便携式检测系统。系统主要包括硬件检测设备和 手机App两部分,二者通过Wi-Fi通信连接。硬件检测设备主要包括DPV波形生成电路、恒电位电路及微电流检 测模块;上位机App在安卓环境下开发,主要完成信号采集、数据存储等任务。应用实验室自制的AFB1传感器, 在0.1 fg/ml~100 pg/ml范围内系统可以对 AFB1实现有效检测。标准溶液中的测试结果与电化学工作站CHI760e相 比,最大相对误差为7.37%。对加入不同浓度AFB1的花生油样品进行检测,以CHI760e检测结果为标准,回收率 为96.8%~106%;对发霉程度不同的花生样品中进行测试,与CHI760e相比,最大相对误差为7.10%。本便携式检 测系统在农副产品中AFB1的现场快速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近30 a 拉萨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生境质量 的时空演变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明晰高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以典型高原流域拉萨河流域为例, 基于GEE平台和随机森林分类算法,解译拉萨河流域19902020年土地利用信息,分析30 a间土地利用的时空动 态变化特征,并结合InVEST模型评估流域生境质量,探讨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高寒高海 拔地区的土地利用分类问题,筛选植被生长季,用相邻年份的影像进行补充和替换缺失的数据,并去云后生成的年 度合成影像,提高了地类分类效率和精度;建立了一种结合Landsat影像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地形特征的最优RF 分类模型,实现了对高原流域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OA、Kappa系数和F1-score分别在88.16%、0.84和0.70以上;20 世纪90年代以来,拉萨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整体表现为五增三减,草地、建设用地、林地、湿地和水域面积增 加,耕地、冰川及永久积雪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其中,建设用地的增长幅度最大,达到288.35%,而耕地缩减最多, 达50.18%,且耕地减少主要是受到城镇范围扩张的挤占;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最为显著,其转出部分主要转化为草 地;研究期内高质量生境主要分布在流域下游、西南侧以及源头区域,以草地、水体、冰川及永久积雪和湿地等土地 利用类型为主;而拉萨市市辖区、达孜区、林周县、曲水县和墨竹工卡县县城周边,以及流域中上游的未利用地等区 域生境质量较差;流域整体生境质量呈先减后增再减然后趋缓的变化趋势,生境质量指数从0.53提升到0.57;人 口增加和快速城镇化加快了城镇范围扩张和耕地的减少,但气候变化和生态治理工程对拉萨河流域的生境质量改 善均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研究可为制定高原地区流域生态修复策略、促进土地利用可持续以及提升生境质量提供 科学依据与参考。

  • 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知识产权策略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知识产权是面向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核心之一。科技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投资,科技创新主体通过高质量知识产权能够吸引投资,投资者通过投资知识产权能够获取创新利益。文章从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两个环节论证了科技活动的投资属性,分析了其中的知识产权作用。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从国家需求、行业属性、禀赋差异和目标导向 4 个方面提出以知识产权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主要考虑,并提出关于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知识产权储备、知识产权市场化模式、知识产权与相关政策的具体策略建议。

  • 海洋腐蚀防护的现状与未来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2-26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海洋环境是最为恶劣的自然腐蚀环境;海洋腐蚀问题是海洋工程安全服役面临的主要威胁,也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未来人类对海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将不断拓展,也将面临不断出现新的腐蚀问题的挑战。文章结合目前海洋开发研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了海洋腐蚀环境特点,分析了我国海洋腐蚀防护现状及需求,并对海洋腐蚀防护研究以及相关政策规章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 渭河流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地形梯度 效应与影响因素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0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生境质量是关乎人类福祉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应用InVEST模型、地形位指数、地理探测器及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地形梯度效应与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境质量指数呈逐年增加态势,由0.607增长至0.624,增长幅度为2.463%,空间上呈现出两极化分布格局,低等和高等生境质量面积持续增加,而中等和良好生境质量面积有所下降。(2)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具有显著的地形梯度效应,低等生境质量在低地形梯度上分布广泛,分布指数最高,而高等生境质量在高地形梯度上占据主导优势。(3)土地利用类型是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任意2个因子对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个驱动因子的作用,土地利用类型与降雨量、气温、海拔、归一化植被指数的交互决定力均大于0.6。研究结果可为渭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与决 策支持。

  • 冲动还是习惯?成瘾不同阶段中冲动性的性质与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冲动性是一种缺乏充分思考、不顾后果的冒险行为或行为倾向, 它既表现在人格特质中, 也会表现为各类环境中的行为。成瘾者具有典型的冲动性特征, 但成瘾者的冲动性是如何影响和促进成瘾行为的发生、发展, 目前还并不明朗。从成瘾形成的不同阶段, 也许可以对此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药物使用的开始阶段, 冲动性人格特质作为动机原因, 促进成瘾物质的首次使用; 接着操作性条件学习导致用药者进入“目标-导向”阶段, 呈现出选择冲动性。第三阶段, 经典条件学习又使相关线索和药物效应不断匹配, 形成条件反射性药物使用行为。成瘾者进入习惯性用药阶段, 表现出显著的停止冲动性。

  • 基于用户偏好优化模型的推荐算法研究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10-11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传统的个性化推荐算法普遍存在数据稀疏性问题,影响了推荐的准确度。Slope one算法具有简单、高效等特点,但该算法只是根据用户—项目评分矩阵进行数据分析,对所有用户采用一致性的权重进行计算,忽视了用户对项目类型的喜好程度。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LR-Slope one算法。首先根据用户—项目评分矩阵和项目类型信息构建用户对项目类型的偏好矩阵;然后利用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用户对每个类型的权重,采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优化权重;最后结合Slope one算法预测评分,填充评分矩阵,提高推荐的质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提高了推荐的精度,有效缓解了稀疏性问题。

  • 大气14CO2观测:碳排放评估的新方法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面临着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 目标任务和国际碳减排压力。因 此,准确的碳排放数据对于评估“双碳”目标和国际履约非常重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报告推荐将二氧化碳(CO2) 观测与大气反演结合来“自上而下”地校验“自下而上”的碳排放清 单,并指出加入大气14CO2观测可以更准确地校验碳排放清单。放射性碳同位素(14C) 是化石源CO2最准确 的示踪剂,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推荐用于碳排放评估。文章基于大气14CO2观测的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的紧迫 状况,建议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大气14CO2观测网络;开展培训,统一相关标准,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尽快 开展14CO2观测与大气反演相结合的研究。以此使我国的碳排放研究水平与国际接轨,并提高碳排放数据的 可靠性,进而服务国家的“双碳”目标和气候外交谈判。

  • 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8-17

    摘要: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便抽样和问卷调查法。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患者睡眠状况。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患者223例。患者PSQI得分0~16分,平均(4.00±3.10)分。173(77.58%)例患者睡眠质量良好,39(17.49%)例一般,10(4.48%)例较差,1(0.45%)例很差。单因素分析显示,PSQI得分在女性、年龄≥45岁、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下、不工作、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人民币、出现过低血糖的患者中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P=0.007)、出现过低血糖(P=0.016)为患者睡眠障碍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比例较高。高中/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出现过低血糖患者更可能出现睡眠障碍。

  • 全球变化背景下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适应性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以衡阳盆地为例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生态系统适应性已成为全球变化与发展的热点问题。生态系统适应性演变是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的重要表现。我国南方丘陵区是典型的稻作农业区, 研究其农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十分重要。文章以衡阳盆地为例,从自然、社会、经济3 个方面选择12 个指标构建农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单元分为衡阳市区及其各县域, 以1999—2014 年共16 年为研究时域, 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计算衡阳盆地的适应能力指数。结果表明: 衡阳盆地农业生态系统适应性总体状况较好, 其空间分异较复杂, 耒阳市的适应能力最强, 祁东县次之, 常宁市最弱。时间演变表现为波动上升的特点, 评价时域16 年分为3 阶段: 1999—2004 年为适应性小幅度振荡的低值阶段, 2005—2010 年为适应性显著波动总体上升阶段, 2010—2014 年为适应性快速上升阶段。研究结论可为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 得失情境下他人参照点及心理距离对自我-他人利益权衡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以福利权衡率(WTR)为利他程度的指标, 通过3个实验逐步深入地考察了得失情境下他人参照点及心理距离对自我-他人利益权衡的影响。实验1的结果表明, 得失情境并未改变被试的WTR。实验2引入他人底线、现状和目标三个参照点变量, 发现被试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 且WTR从高到低依次为他人临近底线、目标和现状; 他人临近底线时, 被试在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 而他人临近现状和目标时, 个体在得失情境下的WTR无显著差异。实验3进一步引入心理距离变量, 发现心理距离较近他人的WTR高于较远他人, 且与得失情境和参照点发生了复杂的交互效应, 得失情境的主效应消失了, 但总体上并未改变实验2发现的参照点效应。这些结果对于更深入地理解得失不对称效应、三参照点理论及社会折扣和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研究的相关发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适应性时间管理:死亡意识对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22

    摘要: 死亡意识是个体对自身死亡必然性的认识;基于进化适应性的考量,作者认为具有前瞻性的死亡意识作为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个体生命史的终极坐标,不仅可能引起恐惧感和防御反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适应性的时间管理。据此推论,死亡意识的启动会加强人们对时间有限性的关注,体验出更强的时间流逝感,影响人们对时间的评估,以及人们对不同时间点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而做出的跨期决策。本研究采用死亡凸显范式启动死亡意识,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死亡意识、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死亡意识启动使被试低估时间距离,并表现出较低的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从而在较小的即时获益与更大的延迟的获益之间更为偏好未来导向的选项。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时间知觉在死亡意识和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之间起到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以上的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死亡意识在时间管理上的适应性价值。

  • 老年慢性病患者医院 - 家庭过渡期真实经历与护理体验质性研究的 Meta 整合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7-0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医院 - 家庭过渡期的真实经历和对护理服务的体验与期望有助于促进过渡期护理服务的改善和质量的提升。近年来,有关老年慢性病患者医院 - 家庭过渡期真实经历和对护理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逐渐增多,但单一的质性研究结果可能不具有概括性和代表性。目的 系统评价老年慢性病患者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时期的真实感受和对护理服务的体验。方法 于 2022 年 5 月,计算机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EmBase、CINAHL、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中英文数据库,搜索关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医院 - 家庭过渡期真实感受和对护理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 2022 年 5 月。由 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根据英国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制定的文献质量评价项目(Critical Appraisal Skills Programme,CASP)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运用 Meta 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 13 篇文献,提炼出 45 个研究结果,将相似的研究结果归纳为 8 个类别,并综合得出 3 个整合结果,分别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医院 - 家庭过渡期护理的障碍因素;老年慢性病患者医院 - 家庭过渡期护理的促进因素;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医院 - 家庭过渡期护理的期待。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过渡期护理服务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家庭、社区、医疗机构、政府、社会应积极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在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等层面的过渡条件。可通过强化对过渡期患者的教育,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供护士主导的过渡期护理服务等举措,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实现从医院到家庭的安全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