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on-Citable Items to the Impact Factor Significant or not——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Large Sample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摘要:目的/意义 基于学界对于影响因子计算公式的争议,探究不可被引文献对于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是否过于突出,进而使得期刊影响因子无法正确地反映出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方法/过程 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公布的期刊各类型文献2017-2021年的被引数据,计算出期刊近五年不可被引文献为期刊贡献的影响因子并加以分析。 结果/结论 整体上,近五年不可被引文献对于影响因子的贡献较低(平均值4%左右,中位数0)且变化不大,不存在明显的恶意人为操控影响因子的行为,不必因顾虑影响因子被恶意操控而质疑影响因子计算公式的合理性。
[V1] | 2023-01-13 20:11:02 | ChinaXiv:202301.00111V1 | 下载全文 |
1. C9高校图书馆新闻追踪及信息提取 2023-03-17 |
2. 基于专利文献的“卡脖子”技术识别研究——以数控机床领域为例 2023-03-16 |
3. 国外信息无障碍研究综述 2023-03-14 |
4. 高校智库能力建设研究 2023-03-14 |
5. 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组织管理模式及研究发展机制分析 2023-03-14 |
6. 数字中国整体布局下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图景 2023-03-13 |
7. ChatGPT对科学研究和文献情报工作的影响 2023-03-13 |
8. 志愿者参与下国际预印本平台学术质量控制方法调研与启示--以 arXiv 与 RePEc 平台为例 2023-03-10 |
9. 图书馆特殊群体包容性的法制化研究 2023-03-10 |
10. 文化遗产一体化本体模型构建研究 2023-03-10 |